我小时候没怎么读过书,不是不想读,是家里没有。
印象特别深刻的一幕是,同学拿着一本《安徒生童话》,看着鲜艳的色泽,特别羡慕,接过来一口气翻完。
当时特别想要一套这样的童话书,可是读这些故事的感受,到现在一点也想不起来了。
现在女儿正在读幼儿园中班,我买了《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等等这些书,买这些书,也算是完成小时候的梦吧。
这些书中有一些经典的故事读过,或者是听人讲过,也有从电视上看过。
现在翻开这些书,唯一的感受就是质疑吧,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多了。
《笨汉汉斯》为例,我觉得不合适的点
童话故事《笨汉汉斯》是《安徒生童话》里的一个,也蛮经典的。
可是昨天重新读这个故事,我真心觉得这个故事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的孩子了。
先来说说故事的梗概吧:汉斯不被喜爱,他父亲喜欢老大和老二,公主征婚,他的父亲只给老大和老二提供了马,汉斯想要被拒绝了,汉斯要了一头羊,汉斯骑着羊也去征婚了。
老大老二瞧不上弟弟,弟弟一路收集“物件”,拎着一只死乌鸦,拿了一坨泥巴,两个哥哥嘲笑了一番。
后来的故事是,求婚的人很多,大家都是绅士,见到公主说的同一句话是“这个房间好热啊”,公主回应的是“我准备烤几只鸡”,这样绅士们无言对答,很出乎意料。
汉斯得到了公主的青睐,因为当公主说烤鸡的时候,汉斯拿出死乌鸦说要烤乌鸦,公主说要用酱油的时候,汉斯往乌鸦身上涂抹泥巴。
汉斯还往秘书的脸上涂了泥巴,公主很开心,两个人喜结连理。
当然明白这故事的内涵,在某个时代,这个故事是有一定意义的,反对教条,追求创新、不拘小节。
但是在这个时代,我是无论如何讲不出口的,我要原封不动讲出来,我女儿恐怕只会听到“往无辜的人脸上抹泥巴”这个重点。这样的话听多了,保不准就会对同学朋友做这样的事情。
这个时代的孩子的特点
跟女儿拉扯了也有快五年了,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每次一起看书的时候,他们总是很会抓重点,一个故事明明是告诉孩子不要捉弄人,捉弄人是不对的,但是一段时间内,他们只听到捉弄人的那一段,根本就听不到“不应该捉弄人”。
看关于整理房间的绘本,女儿只看到了弄乱房间的瞬间,然后就开始效仿,需要好多天才能掰回来。
之前看一套习惯养成绘本,其中一个小猪从来不整理房间,什么都找不到,有一次作业本都找不到了,小猪吸取了教训,所以开始整理自己的房间。
可是女儿只听前半段,好像这本书就没有后半段一样。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孩子的特点,我们给孩子的读物一定要选择好,把好关,适当的时候变幻一下情节,如果做不到,那不如不读书,还不如放下书本,多去体验生活。
我们小时候的读物,很多不合适了
我翻看了一遍这些经典读物,我小时候梦寐以求的书籍,现在拿起来翻了翻,我认为没有几个故事是可以原封不动读给孩子听的,都得需要加工一下。
现在的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成熟,就拿读《笨汉汉斯》这个故事来说,女儿开篇就问:为什么他的爸爸不喜欢他。
接着又问:“他这样就能成功吗”
孩子抛出的问题,比我想象的要成熟多了,糊弄小孩的理论,在他们这里根本就不好使,而且如果我们肯定了“这样就能成功”,孩子可能会认为不按常理出牌就能成功。
可是实际上,我们要让他们知道的是努力才有机会成功。
如果不能巧妙地调整一下情节,这些故事可以不给孩子读了,大致可以让孩子了解一下故事情节,或者是读故事的时候加入我们这个时代的观点和客观分析,也能避免把孩子带跑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