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额尔古纳河右岸》-一曲鄂温克族文化消亡的挽歌

时间:2025-01-12 09:00:10

抖音上的某直播说:迟子建老师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是如何如何的好,于是冲动下单,买来拜读,尽管家里书柜里的历史书还有很多等待临幸。都说文史不分家,但近些年历史书读得多些,所以换换口味,读读文学作品,也算纠正一下偏食恶习。待到读完,确实觉得冲动有理,下单超值,茅盾文学奖的评奖水准还是很高的,不像中国作协,自甘堕落,与贾浅浅为伍,就算贾老师作诗的确有几把刷子,但没有作家老爹的帮扶,凭借250分高考成绩,估计只能上蓝翔技校了,说她是世袭诗人还真没亏她。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关于鄂温克族的故事,说起鄂温克族,以前也不是没听过,记得看过BBC拍的《美丽中国》纪录片,其中有一集关于鄂温克族和驯鹿的故事,所以对鄂温克族不算陌生。在鄂温克语里,鄂温克族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鄂温克族的祖先来自贝加尔湖,有自己的原始宗教-萨满教,一种万物有灵的宗教,婚丧嫁娶、衣食住行也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大自然和他们和谐共生,这在书中都有描写,通读全书,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对鄂温克族饱含深情,全书美丽适当的辞藻冲淡了生活的残酷,孕育深情的诗一样的语言,把爱恨情仇,生离死别都诗化了,只感到了淡淡的忧伤。

个人总结这部书有两个主题,一个是鄂温克族人的爱恨情仇,另一个是现代社会对鄂温克族文化的冲击。爱恨情仇就甭说了,只要是人就甭想逃脱,因为人性都是共通的。鄂温克族文化的消亡却是令人惋惜,是恪守传统文化?还是拥抱现代文明?对于任何族群来说,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也许能找到一个平衡点。

看过这部书的人都会被书中鄂温克族的独特文化和未经雕琢的壮丽风景所倾倒,也想有朝一日过上依山伴水的生活,但不得不说,真要处在那种生活里,却又是你不能忍受的,于是最后年轻人都下山定居了。

现在不乏有人羡慕大山里生活的鄂温克族人,在夜晚,明月当空、繁星满天、夜风习习、溪流潺潺、鸟鸣声、流水声、蛙叫声、野兽声,一副唯美的画面。在雨天,在希楞柱里,围炉茶话,聆听雨打树叶的声音,都令文艺青年所向往,砍柴挑水洗马,就像海子的诗所描写的那样,刚开始挺新鲜,一切新奇而有趣,激动又兴奋,不过没过几天,新鲜劲一过,就开始各种抱怨:没网络,没信号,蚊虫多,太劳累,各种生活不方便,各种生存技能缺乏,最后只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文学价值很高,也是一曲鄂温克族人的挽歌,书中的文字固然优美,游牧生活也固然令人向往,但比起鄂温克族的文化消亡,就没那么重要了,也许有一天只有到博物馆、纪录片,或者表演中才能缅怀鄂温克族的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