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最近有时间看书,我最想推荐的是《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是我今年最喜欢的,看起来最放不下的一本书。书里的描写太美了,是一本治愈心灵的书籍。
听这书名,就猜到这是发生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故事,全书分为清晨、正午、黄昏以及尾声共四部,看似这一天里的时间段,其实是一位90高龄的老妇人在讲述她的一生,生活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人生故事。
她的人生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作为鄂温克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和她的部落生活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森林里发生的故事。
那是一个被这本书而在我眼里打开的世界,很多名词从未听说过,譬如:乌力楞,是部落名称,就好像村名;
希楞柱,是她们生活的房屋,用树木、桦皮和兽皮搭成的帐篷,因为季节的变化,男人们狩猎时跟着猎物迁徙,不断搬迁的活动房屋;
还有玛鲁,是他们最崇敬的神,主人公的伯父尼都萨满是个跳神,每当族里发生灾难或者有人生重病的时候,他都会穿起跳神用的斗篷,挥起鼓槌,在篝火旁跳着,跳着,很多灾难就化险为夷了。
全书里,她讲的族人都是她的亲人,她的父母,兄弟姐妹,旁系亲属等等二三十个人的喜怒哀乐,他们朝夕相处在一起,每一次共同欢庆新生命的降生,每一次共同面对灾难、苦难的发生,每一位亲人、老人的离去……都是一幕幕体现着难以割舍的血缘相浓和难以抑制的情感剥离。
我最喜欢的是这些描述:驯鹿,是他们的好朋友,是生活中的常用工具,也是生活来源的一部分。驯鹿性情温顺,喜欢吃盐,吃苔藓,每当迁徙到一个新的地方,人们会去创造和开发一片盐碱地,供驯鹿觅食用。
驯鹿全身都是宝,割鹿茸的时候,那滴血的场景让人揪心到不忍看下去。因为寒冬,因为驯鹿迷路,族人中的爸爸伯伯们去寻找驯鹿而被冻死、掉下悬崖摔死的场景也是痛彻心扉。
男人们外出狩猎,最喜欢打猎小灰鼠,因为它的肉非常鲜嫩,然而,小灰鼠本身就非常可爱,它们爱吃蘑菇,下雪天里,它们会根据雪的大小来藏干蘑菇,而人们根据它们藏干蘑菇的地方来判断,来狩猎。他们还会去冰河面上捕鱼,捕到的鱼总是又大又新鲜……
女人们在家带孩子,做家务,当收获大丰收的时候,他们就会在帐篷外生起篝火,什么样的猎物都可以烤。孩子们为此会欢呼雀跃,大人们喝酒跳舞至深夜,森林里弥漫着令人沉醉的烤肉味香味,总能让大家回味无穷。
有的时候,他们会吃生肉,吃生菜,从不看病,生病了就请跳神跳舞挥鼓槌,过的就是原始的森林生活。
他们也有爱恨情仇,有相爱的夫妻,也有吊死一辈子却互相仇恨的夫妻,有缠绵也有悲愤,真的是说不清楚,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真为其感叹和唏嘘。
书里分别讲到了几段感情,主人公的妈妈和爸爸、伯伯之间那暧昧不清的情愫,虽然她的爸爸去世了,但碍于家族伦理,妈妈和伯伯并没有走到一起;
主人公自己的故事也很离奇,一次森林里中惊险的迷路,她认识了丈夫,恩爱的他们生了几个孩子,然而丈夫和她爸爸一样,在意外中离世。
后来,她又遇到了后来的丈夫,但也不长久,森林里总是充满了惊奇和危险,丈夫也因意外离她而去。在森林里为过世的亲人举行的是风葬仪式,和我们认知中的葬礼完全不一样。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继承衣钵的女跳神,每一次当有人求助于她救人的时候,她都是不惜牺牲一切,包括有可能会失去自己孩子或亲人的代价,奋不顾身地去挽救,只为了救那个垂危的生命,她们的心灵是如此淳朴、干净而无私。
书的末尾说,解放后,山下的伐木工人上山了,整片整片地开垦伐木,惊到了驯鹿,也惊到了部落里的人们,政府为他们在山下建造了房屋,希望他们能够都住到山下统一管理。他们还是不习惯山下的生活,依然回到山上,成为了最后的“土著人”。
这本书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作家是迟子建,那一年她做了很多寻访、查阅鄂温克族历史的研究资料,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在自己家的大书房里一气呵成写成的20万字的书。
那段时间,她刚刚失去了丈夫,心情很落寞,还好她的妈妈和家人在情感上和生活上给了她温暖的支撑,书的获奖也算是给了她一份意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