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不懂,就这智商,不要炒股了。如果看懂了,恭喜你,可以在股市里生存了。
股票投资,不是只看看上蹿下跳的k线就行了。需要很多的知识,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甚至文学和数学。看到这里,你觉得很难,很好,这本书就不需要看了,股票也不要买了,买指数基金是你最好的选择。
这本书最大的作用是让你认清自己的智商,以及需要的知识储备。否则,你只是赤手空拳,喊着刀枪不入的口号去挑战机枪大炮。
各学科的知识不是互相隔离的,而是互相交叉的,将各种知识融合贯通,以此做出的投资决策会更正确。这就是查理芒格的“格栅理论”。
股票市场就是盲人摸的“象”,各知识只是“象”的一部分,单一知识只能描述复杂的股票市场的某一方面。最好的经济学家不是最好的投资人就是这个道理。
文学
文学好像和炒股风马牛不相及,炒股难道还要看四大名著?
这里的文学泛指的是阅读理解能力。你必须要学会如何评价一本书,短时间要对这本书做出是否值得花时间去深入学习的判断。对于公司的招股书、年报更需要短时间做出判断,一份年报按400页计算,4000家公司就有160万页,逐一阅读明显不现实,做出取舍是必须的。
阅读文学类的书籍,能增加我们的理解能力,有助于我们成为好的思想者。在成为成功投资者之前,我们先要成为好的思想者。
知名投资人唐朝,每月推荐阅读书目,其中有不少文学类的,这并不是因为无聊阅读的“闲书”。据其公众号所说,在唐朝期货爆仓的时候,是他老婆送了一套《林语堂全集》,助其重振旗鼓。
难理解的公司公告,经过唐朝的解读,能让人豁然开朗,人称“中翻中”,与其广泛的阅读是分不开的。
投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和阅读能力相等,很难想象对于国家政策、公司公告不能读懂,而投资却做的很好。
巴菲特、芒格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阅读,我们想成为成功的投资者,不阅读,可乎?
阅读一本书,如果能让读者产生更广泛阅读冲动,这本书大概率是好书。阅读本书,我就有看《思考快与慢》的计划。反之,看了一本书,觉得只看这一本就够了,这本书很可能不是好书。初入股市的时候,我看了《短线是银》,书中以对话的形式讲解了选股的各种方法,当时感觉掌握了书中的技巧,股市赚钱犹如探囊取物,别的书籍根本不用去看。事实证明,《短线是银》就是个巨大的坑。
物理
对于有些学科,我们不必学到很精深的水平,只要掌握其中一些基本概念既可。
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是牛顿提出的均衡理论,是指两种相对的作用力、力量或影响之间产生平衡的状态。
该理论被应用到社会学和经济学范畴。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分析均衡是如何影响公司的:“一家公司经过成长走向巅峰时期,之后可能进入停滞期或衰退期;处在转折点的时候公司的发展活力和衰退处在一个平衡或均衡的状态。”
这一论述,对我们分析公司也有帮助,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一家此前利润增长的公司转为利润0增长,此时,公司处于均衡状态。通过分析,公司以后年份有很大概率重拾增长,重新步入不均衡状态。那么,当前的均衡状态会是很好的机会。
也就是说,我们找到公司由均衡到不均衡的转折点,就发现了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
对于股票市场来说,永远也达不到完美的均衡。均衡理论是理性的、机械式的,但是股票市场充满了非理性。
生物学
70年代,格雷厄姆提出的“低于净流动资产的2/3”买入原则,在当前市场已经不再适用,这并不是因为投资者变聪明了,都掌握了这种方法。而是因为股票市场是一个生态系统,在缓慢地永不停息地进化。想要在股票市场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圣杯”是徒劳的。
“公司、行业和经济可能很多年都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但本质上它们一直在改变”,为了适应这种生态式的变化,个人投资者也要逐渐进化,从这一点来说,巴菲特、芒格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也一直在进步。
股票市场是如何进化的?
“在市场中,每个个体的预测模型要与其他所有人的模型竞争,胜利才能存活下来,而这个过程反馈结果导致一些模型被改变,一些模型消失了。”(P58)于是市场逐渐进化。
这不就是达尔文的适者生存吗?
那些沉迷股市而又不思进取的人,苦苦寻找一锤定音的选股技术,明显不适应逐步进化的市场环境。
但是市场上为什么还有大量的明显不适应股市的散户呢?
当一个成功的策略吸引了大量的资金,直到这个策略占据了股票市场,于是市场的多样性消失了,股市也就崩溃了,市场重新恢复到多样性。就像生态链中,任一族群的数量超过了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该生态链就会崩溃,无论是羊还是狼。换言之,市场总会维持多样性。
很多人想不明白的一个问题是价值投资如此管用,为什么市场还存在有明显漏洞的技术分析。原因就在于股票市场是一个生态市场。
社会学
社会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和人类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中如何行动的学科。目标是理解群体的行为。社会学还不够完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诞生像物理学中牛顿一样的社会学家。
股票市场的所有参与者视为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产生的能量要强于所有个体简单叠加的能量之和,并且这个群体的智慧低于个体的智慧。市场高估后再高估,低估之后再低估,可以视为群体缺乏智慧而又能量强大的一个体现。
当市场明显低估之后,加杠杆抄底的行为不可取,就是因为群体的力量往往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就像牛顿所说:“我可以计算天体的运动,却无法了解人类的疯狂。”
群体之所以缺乏智慧,就在于群体中的每个人互相影响,无法保持独立性。所以,在投资实践中,我们要独立思考,避免成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当然人是社会的产物,游离于群体之外,心里会非常不舒服,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作者将市场参与者分为两类:基本面交易者和趋势交易者。大部分情况下,两种交易者相互作用,基本保持平衡。此时就像上节提到的,市场保持多样性。当市场产生泡沫,基本面交易者逐渐离场,趋势交易者增多,就像丹麦物理学家巴克做的沙堆比喻,沙尖越来越尖锐,直到沙堆崩溃。
当市场只有一种声音的时候,市场将走向声音的反面。“赛道股”崩溃是这个原因,最近股票的大幅反弹也是这个原因。
从这方面来说,逆向投资是有效的投资策略。
心理学
这部分知识是最重要的。文章开头提到的实例,大部分原因是人的心理在作祟。
当你面对k线时,你根本不用想,脑子里会自动推测股票的后期走势,即使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这样做是徒劳的。好像人就是一台设定好程序的电脑,看到k线图,程序就开始自动运转。
人类大脑的思维模式形成于史前,这种思维模式非常适合远古时代。在史前时代,那些发现模式的人更容易生存,比如原始人发现逆风的地方不利于狩猎。久而久之,我们都成为了模式思维的后代。
这种模式思维在中古世纪是非常有用的,现象必须得到解释,比如瘟疫是因为星象的原因,打雷打闪是雷公电母在施法。
在股市也一样,我们需要给出解释,今天为什么下跌或上涨。很多时候股市的波动只是无意义的市场噪音而已,但是生理机能让我们必须找到原因。
这种模式思维相当于思维捷径,让人们很容易得到结论,也就容易被误导、被操纵。
更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请参考《穷查理宝典》和《思考快与慢》。
哲学
不同于科学,哲学不是寻求绝对的答案,这个特点和投资相近。
很多成功的投资者都是半个哲学家。比如索罗斯,是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学生,在进入投资界之前致力于成为哲学家。
量子力学非常难以理解,但是老师能够教授给我们这些知识。哲学就很难从一个人的思想转到另一个人的思想中。投资也类似,有些人就无法接受价值投资,即使伟大的价值投资者也无法说服某些人成为价值投资者。原因就在于,思想无法简单传递。
会计类的硬知识可以通过书本来学习,而哲学是思想的产物,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当我们思考理论与实践的差异,经过提炼,产生哲学的思想。
哲学是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你无法理解你认知外的世界。投资也一样,你无法赚取你认知外的利润。
成功的投资者能够抓住投资的本质,能够抓住一个公司的本质,否则长期投资岂不是个笑话?
数学
投资中使用的数学概念很多,现金流折现、概率论、均值回归等等。
“掷一次骰子得到数字6.直接算出的概率是六分之一,即概率为16%。假设你的朋友告诉你这是一个偶数。根据信的信息,你的概率变为三分之一,33%的机会。接着你的朋友加了一句,不是4.现在你的概率又变成二分之一,即猜中的机会为50%。”
在这个过程中,你做了一个贝叶斯分析。每一次新信息都影响了原来的概率。
贝叶斯分析也称为决策树,在股票投资中,这种分析方法应用很广。假如,经过周密分析我们得出海天味业2023年营收增长10%的概率为80%,添加剂事件后,我们根据这新的条件,来决定是否调整概率。如果没有概率思维,只是简单的由看好直接调整为看空,明显不够合理。
在股市中,交易者容易被市场消息影响,经常处于极端情绪中,今天全面看好,明天有了利空消息,又全面看空。或者有了新的重要消息,我们还固执己见,不调整投资策略。这种两种情况都是缺少概率思维。
凯利公式也是重要的数学知识,用公式表示为2P-1=X。即2倍的成功概率减去1等于可以下注的资金比例。例如,成功的概率为55%,你应该动用资金的10%去下注。
单票满仓一只股票,是不符合凯利公式的。有些人抄大v作业,人家40%仓位,他单票满仓。套牢后,又去骂人。这样的人严重缺乏数学知识。
另一个重要知识点是均值回归。
姚明后代的身高不会更高,潘长江后代的身高不会更矮。后代的身高会逐渐向平均数逐渐靠拢,这就是均值回归。一棵树不可能长到天上去。
均值回归有两点难以掌握,一是回归均值并不是立即发生,在股市里,过高估值和过低估值会保持很长时间,远远超过我们的耐心和承受极限。二是均值会动态调整。70年代股市的估值均值和现在的肯定不同。
当股市因为经济不景气等原因越来越低迷的时候,均值回归告诉我们,情况不会越来越坏,在某一个时间点会回归均值的。这个时间点,只有耐心的人才能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