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事内》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院副教授兰小欢著,豆瓣评分9.1分。
房价连着地价,地价连着财政,财政连着基础设施投资,于是经济增长、地方财政、银行、房地产之间就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复杂关系。
最近几十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能感受到物质水平的直线提高,还有一骑绝尘的房价,时代的钟声也敲响了这个时代的内卷。但是除了这些直观的感受之外,我们很难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因。
本书从了解现状开始,作者用一个个的案例带着我们,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很多重大经济事件展开了抽丝剥茧的解读。不仅能让我们理解这些经济问题,还能让读者认识到,对于任何一个现象,非黑即白都是最无知的认识。
一个重大政策的落实,可能在当下的阶段会带来经济腾飞,改善了民生,但它又在动态的时间轴上,引发了一层一层的新问题。新的问题又继续触发新的改革。这就是时代的发展,这就是发展的改革。改革是有时效性的,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本书分了上下两个篇章。上篇主要写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下篇写政府决策对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的宏观影响。重点介绍了1994年的国家分税制改革,还有因此引发的地方政府的土地金融政策对国民发展的重大影响。
本书是了解中国当下经济发展模式极好的入门书籍,没有过于复杂的经济金融学理论,也没有过于宏大的构思和框架。正如结束语中所写:“……就是介绍当下的情况,如果能帮助读者理解身边的一些事情,从热闹的政经新闻中看出些门道……哪怕只是增加些谈资,也足够了。”
《中国的奋斗》
中国近代史研究杰出学者徐中约著,豆瓣评分9.3分。
一本书看完中国400年近代社会变迁。
学界公认的中国近代史的经典著作和教科书。
这本书从清朝的建立起,一直写到21世纪初的中国,细致描述了中国近代400年的社会巨变。
从清朝的兴盛和衰败,外患内乱,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晚清的思想、社会和经济变化到军阀割据、抗日战争、中国的成长……中华民族积极求索与努力抗争的历史在书中清晰可见。
作者徐中约生于上海,是中国近代史研究杰出学者,学问严谨。他参考巨量档案文献及研究著述,以公正克制的史观,以跨学科的方式,写就了这部不囿于任何一家学说、一种主义,立场客观冷静的著述。
《小镇喧嚣》
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
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学者”特聘教授吴毅著,豆瓣评分9.3分。
这本书的背景是2003年农业税取消之前的基层乡镇村。一个学者跑到基层待了一年半,从收税检查开始娓娓道来。可谓是真实的中国乡村写照。
在上级与下级,政府与村民,村民与村民的各种矛盾中,中国基层乡村干部的各种手段和典型的村民形象跃然纸上。
基层迎检、开 发纷争、征收税费、产业调整、征地“种房”、维 权争利……“喧嚣”一词,释尽乡镇日常政治种种人事与结构交织碰撞的众声嘈杂。
本书以后现代叙事策略,围绕基层政权、村级组织和农民在复杂的乡村权力场域中博弈共生的过程和状况,深度阐释了21世纪初中国中部地区某乡镇“乡域政治”的运作实践与支配逻辑。破除主流叙事的遮蔽,呈现出基层真实的模样,打开认识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另一个视角。
《为什么是中国》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金一南著,豆瓣评分8.0分。
“中国”,这两个字,被发现的最早记录来源于1963年陕西省宝鸡县出土的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上面所刻画的中国到现在成为一个现代国家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答案是: 近代。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21世纪新的世界格局下的暗流涌动,从百年屈辱到民族复兴。
《为什么是中国》以历史进程为全书大纲,将历史进程中发生的历史事件作为研究材料,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深入剖开分析,把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展现在我们面前,回答了我们“为什么是中国”这一历史之问。
“回顾中华民族的救亡与复兴之路,无限感慨。我们曾是奴隶,否则不会有1840-1949的百年沉.沦;我们也拥有英雄,否则不会有1949-2049的百年复兴。
从1840到2049这两百年中,中国民族的命运已经发生且正在发生何等波澜壮阔的变化,这一伟大变化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流血牺牲奋斗的结果。”
《黄河简史》
一部中华文明与黄河变迁交相辉映的历史。
黄河水利委员会学者杨明著,豆瓣评分7.3分。
人类的文明史或许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久远。上古时期,人力物力维艰,禹因势利导,黄河终得大治,顺天应人的理念也成为古代中国最早的生存智慧。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们今天所见的黄河与五千年前已有天壤之别。《黄河简史》,以通俗幽默的语言,系统梳理了黄河两千多年的变迁历史。
上古时期大禹治水,因势利导,在知识和材料ji其匮乏的情况下成功治理黄河水患,堪称奇迹。
两汉时代治河之策收放自如,小吏王景缔造黄河安然千年的神话。
宋代大儒喜欢论辩,治理策略摇摆不定,致使河道几经溃败,被后世讥讽“治河无策而堵口有功。”
元朝目光狭窄,为保漕运之私任凭黄河南段泛滥成灾,惹得老百姓揭竿而起,毁了百年基业。
明清时期虽不乏治河之人,但都畏手畏脚治标不治本,蕞终导致西方列强肆意掠夺,以屈辱的方式惨淡收场。
民国之后更因技术原因,被倭寇肆意蹂躏。
每一个朝代总会有其应运而生的英雄,或叱咤风云生于乱世,或隐于山林,一个个人物的故事汇聚起来,就生成了宏大的黄河历史。
《华夏经纬》
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著,豆瓣评分8.3分。
从世界看中国,再从中国看世界。将自己穿越回6000多年前,溯源从地貌、地质、气候条件上看中国在世界上占了什么样的位置。从“大历史”的旷野中观史。
经纬华夏,是将华夏文明置于时间和空间中加以审视的解读视角。书中把我们的土地分为中原第一核心区、南方第二核心区、沿海第三核心区。这是空间上的经纬华夏。再讲时间上的经纬华夏,那就是人群的变化、思想文化的变化、权力规则的变化。
《经纬华夏》并非传统的历史书,它不为帝王将相立传,不写王朝变迁传奇,而是聚焦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深入剖析华夏文明的三大核心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让我们看到了这片土地上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经纬华夏》也许是呼应今天这个时代下,一位93岁的智者给我们最好的答案。当我们面对全球化退潮、愈发走向消极的时代,当我们身处的环境在控制、支配我们的时候,还有像许先生这样的老人,他们在主动支配、抵抗时间,持续输出。他依然在本着人的良知、学术的良知,在说出他自己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