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英年逝,世人皆叹息
引语
人生是部经,参透不轻松。
能识其中味,平安走人生。
本文开篇,我想用这一首打油诗,来说明一个道理:做事,既要看清前行的路,也要想明后退的路;说话,既要负责任,也要分场合。人来世上走一遭不容易,要活的尽量通透,愉悦,轻松,而不是因为自己的过失,常常把自己置于不利的,甚至危险的境地。
以上这首小诗,是我看完《三国演义》中“杨修之死”的章节后写下的。
文学家 主簿杨修
说到杨修,我想很多朋友并不陌生,人家毕竟也算历史名人,文化名人!在我的印象之中,他有三个比较明显的人生“标签”:
1,东汉文学家
杨修,字祖德,出身世代官宦之家(从他父亲杨彪那里往上数,四代都官居太尉),儒学之家,自幼聪慧伶俐,且好学上进,饱读诗书,学问渊博。据记载,他一生著作很多,现存世的,我们比较熟知的有《神女赋》,《孔雀赋》等篇章。
2,曹魏军中主簿
由于杨修自身有比较深厚的学养,才华出众,加之父亲在朝为官,建安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后改任郎中,不久就被任命为曹丞相(指曹操)的主簿。据记载,当时正值多事之秋,军国事多,杨修负责的内外之事,都很对曹操的胃口,曹操对他的信任也是日益加深——一条光明的仕途似乎已经铺就。
3,英年早逝之人
事情的结局往往令人意想不到。公元219年,杨修被曹操诛杀,享年四十四岁。本该大展宏图,事业有成的时节,他却不得已而身死,不得不在此叹息一声。
杨修被曹操诛杀
寻根
罗贯中曾这样评价杨修:聪明杨祖德,世代继簪缨。笔下走龙蛇,胸中绵帛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那么,就是这样一位中年才俊,这样一位最懂曹操的良谋忠臣,为什么偏偏却就死在了爱才,惜才,敬才的枭雄曹孟德之手呢?
我们不妨从杨修的所言,所行中去寻找答案,并去浅悟为人处世的一些道理。
一,恃宠而骄
大家知道,曹操在功快成,名将就之时,欲立世子,以解决自己的身后事。但在这个问题上,他却一直犹豫不决。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道选择题:曹植和曹丕各有所长(曹植文才高,曹丕谋略深),都很优秀。
此时的杨修,正值志满意得,既深得曹操的信任,更是曹植的座上宾。曹植也算一名文学家,杨修也是出名的才子,他们彼此仰慕,走的甚近。经常在一起谈古论今,探讨时事,终夜不息。
杨修与曹植经常彻夜长谈
于是乎,杨修有些尾巴翘翘了:屡次教唆曹植,如何应对曹丕的“进攻”;多次为曹植出谋划策,“巧妙”应对曹操的考验。
刚开始,曹操以为曹植很硬核,欲立曹植为世子。后来,曹丕揭开了事情的内幕:曹植的所言,所行,都是受杨修指使,是曹植拿现成来糊弄您老人家的!曹孟德大怒,此时已有杀杨修之心。
列位您看到了,杨修此时此刻,没有做到稳重有持,没有做到静观其变,没有做到收敛锋芒,而是大大方方地出来为曹植站台,出力,结果却适得其反。
我想说,有“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壮志,不是不可称颂,但其行事方法确实值得商榷。你说曹操手里赚着多少人的性命,为什么他不去杀别人,而偏偏把他给结果了呢?——恃宠而骄不可取,沉稳庄重成大器!
二,恃才放旷
其一,曹操来视察完了工的一座花园,什么也没说,只在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就走了。大家都不解其意,议论纷纷。杨修站出来说,“门”内添“活”字,丞相是嫌这个门太大了!——操虽称好,却心生妒忌。
大门边写“活”字事件
其二,有人给曹操送一盒点心,他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杨修看见了,马上就拿起来分食给众人(一人一口酥)。——操虽喜笑,自己却越发厌恶他。
曹操虽然爱惜人才,但他同时也是个嫉妒心极强之人。想你杨修,竟然如同我腹中之虫,脑中之弦,我的思和想,说和做,你全都明白其中用意。这种危险人物,是不是日后能对我,对我们曹魏集团构成威胁呢?还是除之为上,一了百了。
如果杨修能揣着明白,装作糊涂,在这种事情上,能多请“丞相”示下,我想也不会让曹操心生厌恶。这种情绪日积月累,实际是在为杨修挖坟掘墓。
在一些无足轻重的事情上,我们完全可以糊涂一点,“难得糊涂”也是一种人生大境界,大智慧。为什么要挖空心思去想一些和自己无关,却又有碍别人的事情呢?我说,还是把省下来的力气,去做一些自己值得做的事情吧!——恃才放旷无城府,数你浮轻成箭靶!
三,口无遮拦
曹操是个疑心很重的人,尤其在他得势以后,生怕别人暗中刺杀他(不是还让许褚给他当门神吗!)。于是,心生一计:把好心给他盖被子的内侍给杀了,然后宣称,自己有梦中杀人的毛病,大家在我睡觉期间,千万不要来近前来啊。否则,责任自负。
曹孟德梦中杀人事件
我想,曹操此种做法的用意,您肯定也能猜到,这分明就是个小儿科的伎俩,咱不戳透也就是了。
在曹操的宝帐之中,那可是谋臣如云呀,难道只有杨修能看透其中的玄机?错,其实看穿曹操用意的人很多,可别人能做到“看破不说破,看透不说透”,毕竟这种事情,自己明白以后该怎么做就可。而杨祖德却偏偏要与众不同,说了不该说的,令曹丞相更生厌恶之心的话——丞相不在梦中,可是无辜的内侍啊,你却还在梦中!
呜呼,杨修啊,或许是你的不经意,却把自己置于了一个更加危险的境地。曹孟德可是个手握权柄,手握你生死的人呢?为什么要那么不小心呢?
当今社会,虽然说政治清明,人人平等,但这“口无遮拦”,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的毛病,也同样是要不得的。你想想看,伤人的话,就是无影的刀。如果你只顾自己痛快了,领导,同事却都心里添堵了,加塞儿了。这样长此以往,还能有你的好果子啃吗?人,都是情感动物,心里顺畅了,距离才能正真拉近,事情才能好做,工作才能开展的好,你也能越来越受人待见,招人喜欢!——口无遮拦祸已出,看透不说是高手!
四,自作聪明
自作聪明,自以为是的人,我想大家都不会喜欢。杨修恰恰就在这个行列当中。
曹孟德兵扎斜谷,进退两难,正是心烦意乱之时,因为说了一句“鸡肋”,杨修就妄自揣测,说丞相有退兵之意,大家赶紧收拾行装!弄的夏侯惇还傻呵呵地直夸他是魏王肺腑呢!
“鸡肋”事件
可这一下,是真正触到了曹操的底线——好你个杨修,竟敢造谣生事,乱我军心。随即推出斩之。
依我看,这就是自作聪明。曹操随口一说,你杨修怎么就能妄下断语——食之无肉,弃之有味,肯定就是要退兵了呢?就算是真的要退兵,没有丞相的命令,你又怎能胡乱蛊惑军心呢?自古军中无戏言,扰乱军心历来都是杀头之罪。杨主簿之头,完全是因为自己的过失,才在不该掉下来的时候掉了下来。——自作聪明乱人心,终究到了毁自身!
结语
从《三国演义》中的杨修之死,我们可以悟出:做人修身养性,不可狂妄轻动。言行识顾大体,方能有始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