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著里的家庭教育

时间:2024-10-28 10:16:06


我上学的时候,海伦.凯勒是作为一个拥有非凡的意志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领袖,入教材的。所以我知道《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好多年了,却直到现在才拿起,而它也的确是一本拿起就放不下的好书。

马克吐温称海伦.凯特是十九世纪最杰出的伟人之一,另一个人是拿破仑。今天我想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聊聊这本书。

第一个章节——与苦难同行里,作者写到了她从出生到17个月的时候因患病失去视觉和听觉,再到父母带着她四处求医最终却只得到视力和听力都无法恢复的判决书,最后父母千辛万苦为小海伦找到一个对她一生意义非凡的启蒙老师——莎莉文。


在阅读这一个部分的时候,我内心特别感慨,一个人最终会成长成为什么样子的人,她的家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海伦是这样描写她聋哑了之后的感受的——“我变成聋哑人之后,慢慢地将以前的事情都忘记了,只感觉得到我的世界到处都是无尽的黑暗,都是令人颤抖的清冷。”


作为一个正常人我们可能很难去理解那样的一个世界,可是作为一个人,我们可能都曾经有过陷入无尽的痛苦,孤独的时候。作为孩子的父母,如果我们的孩子身上发生了这样的意外,这个部分我有些不敢去想,因为仅仅是脑子里设想了一下下这个场景我就会觉得很恐惧,会强行中断想象,因为我感觉自己可能承受不了那种伤痛。但是海伦的父母没有一直沉浸在老天对我们真不公平的抱怨中,他们很坚强,也很疼惜海伦,更是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这个孩子,在带小海伦求医的过程中,他们的一次次燃起希望,又一次次希望破灭,在这个期间,童年的小海伦意识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后,她的脾气越来越大,会乱叫乱踢直到精疲力尽,甚至搞恶作剧剪掉了厨师女儿的头发,想要把弄湿的裙子烤干点燃了自己的裙子还受了伤。


看到这一系列的操作,海伦的父母大伤脑筋,但他们并没有打骂指责她,这并非出自于同情,而是出自于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正是这份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奠基了海伦内在那份深深的安全感,即便她的世界一片黑暗寂静,她也能勇敢的尝试去探索这个世界。

我们作为成年人,很多人会觉得自己几十岁了没有安全感,有的人说自己是因为钱没赚够,所以就拼命的去赚钱,可是当自己的目标金额达到的时候却依然发现自己没有安全感。

有的人小的时候很穷,经过自己的艰辛求学,拥有了好的工作,好的伴侣,实现了阶层的跨越,可是仍然惶惶不可终日,因为看到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努力会担心孩子将来没办法持续呆在她所在的阶层中。

所以说,钱和权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也是我们努力奋斗的回报,但是却并不是我们内心安全感的来源,我们内心深处的最初的安全感其实就是来自于原生家庭中抚养人带给孩子的无条件的爱与接纳。就像《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海伦,她底层的安全感就是来自于她的家庭,这一点你赞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