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这个年纪,会产生很多焦虑,可能是因为今年发生的事情太多了,我也来不及去体会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这种感受并不强烈,但是我还是体会到一些中年人的无奈,包括:
体力的下降,精力的下滑,有些事过去是不介意的,但是现在会有点患得患失,有些事咬咬牙就坚持下去了,现在觉得好像也没有那么所谓,所以有些事也就让它放着。
虽然面庞依旧,但是心境逐渐老去,是一种自觉没有多少冲动和活力的云淡风轻,这是我的中年体会。
所以,我也在想,是就接受这种状态,还是给自己找点能激励自己前进的东西?
我是不是也需要属于自己的“哈利波特”?
一、人到中年重读经典名著
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了这套系列文学名著,如《红与黑》、《普希金诗选》、《简爱》、《少年维特之烦恼》、《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这些都是我在10-18岁期间度过的书,主要是初一到高一的时候读的,可见选书的编辑,本来是打算面向青少年的,而不是我这样的中年人。
这些文学作品的具体情节虽然有些淡忘,但是当年热血沸腾之时,曾经被其深深触动的感受至今难忘,所以我还是选择重新读读看,一来是复习已经有点忘记的情节,和曾经打动过我的虚拟人物来一次20年后的重逢,二来也想再次邂逅曾经年少,虽然稚嫩,但是更有冲劲的我。
这套由企鹅经典文库编辑出版的世界名著,书系一共15本,好像都是熟悉的故事,所以读起来也不吃力,我用很快的速度便通读了几千页的书稿。
读完之后,我才发现,其实年轻时候的我,和我的那位来访者一样,我们都在虚拟作品中,找寻属于自己的“哈利波特”。
另外,这些“哈利波特”其实一直都住在我们的心中,在我们困顿之际,是可以被唤起的,成为激励自己继续前行的一股力量。
这就是经典作品的意义所在。
二、互联网时代重读经典名著的特别体验
《海底两万里》,让人心胸开阔,陆地上的世界够大了吧,没想到只是这个世界的小小一部分,更大的世界在海洋世界。
《鲁滨逊漂流记》,让人坚定意志,这个世界上人会遇到很多烦恼,甚至是非常孤独的状态,越是这种情况,越是不能灰心丧志,要坚持下去,然后才有可能见到未来。
《牛虻》,让人放下仇恨,这个世界上,你会遭遇不少背叛,有些甚至是来自你非常信任、非常喜欢的人,但是这又有什么办法,你还是需要更好生活,为了你自己,也为了不让背叛你的人看不起你。
……
经典文学作品,塑造人物非常成功,曾影响了许多人的命运。这也是我重读他们之后,最深刻的感受之一。
我上面提到的人物,不仅在小时候就打动过我,时至今日,当我复习他们的故事,依然能从他们起伏的命运中,收获到启迪乃至力量。
当然,不仅是我。
这次重读,是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读。过去可没有什么打分软件,也没有什么网友评论可读,这次可不一样了。我有机会去看互联网时代以来,不同年龄、不同时期的人对这些故事、人物是怎么理解的,从中受益匪浅。
这套书的译者,有些是80年代翻译的,90年代、00年代、10年代……不同时期的译者,也会有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这些作品。这些解读多有时代的烙印,这其实也是看点之一,可以看到一部文学作品在不同时代被赋予以什么“角色”,也能看到翻译背后的故事。
就像看电视剧,也会顺便看看“弹幕”一般,这样的重读,让我看到一部作品,是如何影响到更多的人,也看到不同的人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对这本书作出了怎样的诠释。有些时候,我甚至会纳闷,我和他们读的是同一本书吗?为何会有那么大的观点差异?
当然,这种差异,对我来说,也是学习。好的作品,往往就是会激发人的很多面向,把这些面向拼凑在一起,可能才是更完整的一部作品。
三、跨越时空的作品,能够淬炼人心
这些作品,当然有其时代背景,作者写作这些,也有投射当时现实的意义。比如狄更斯的《双城记》,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高老头》,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批判性,甚至连科幻作品《海底两万里》,也有对当时现实的不满为背景。
斗转星移,当这些现实变成历史,当这些人物都化作尘埃,留下了这些经典的文字伫立在那。这本是一种历史的记录,足以让今时今日的人们以镜鉴。
经典作品的永恒性往往也在这里,因为他们描写的,虽然是当时的情况,但是对于人性的理解,是跨越历史的。
我们现在读《简爱》,依然会感到寒酸的家庭教师,想要体面地嫁给爱情,而不是被人认为是傍大款的纠结,这份渴望独立自主,又受制于现实的无奈,是跨越历史的。
我们现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依然会为冬妮娅和保尔的爱情感到落泪,长大真的是最大的鸿沟,有多少美好的爱情,只能止步于此,有多少分手的决心,还有依依不舍的遗憾,这份对于爱情的无奈,是跨越历史的。
我们现在读《红与黑》,依然会为于连想要摆脱自己所处的阶层,努力成为更优秀的人但没办法实现而悲哀,有多少有志青年只能止步于此,这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问题,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
我们现在读《高老头》,依然会为高老头辛苦一生为了女儿打拼,但是最终被女儿抛弃,一个人孤零零地离世而心碎,那个时代还没有什么老龄化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人人都可能是高老头,我们又该如何面对我们的老后?
读着读着,我越来越发现,这些经典读物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仅是作者的功劳,也有读者的贡献:这么多年来,读者从中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所处的时代,看到了同样的悲欢离合,并且在此交错。
当然,这种交错足以让人感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共情,也给人以稳定内心的平静。
是的,人类历来如此,所以也不必过于锱铢必较。
当然,人类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每次都挺过,而且越过越好,这就是希望所在。
读完这些作品,我的生活又变得忙碌了起来。这些书也就暂时放在一边了。我不知道,会在几岁的时候,再翻开重读,可能是四十岁,可能五十岁,可能六十……
每次读,都会有一些同样的触动,也会有一些不同的感悟,这次如此,将来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