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是人人皆知的一句名句。苦难似乎是绝大部分人的必修课,为生计发愁,为碎银几两而奔波,与病魔抗争……一切的一切都在和我们诉说着生命的不易,但总有勇敢者在苦难中高呼:“我绝不放弃!”,而史铁生便是这样的人,以悲风为乐,翩翩起舞,在苦难中奏响生命颂歌。
在细读《我与地坛》的过程中,我也有了不少的感悟。
一、母亲的慰藉
秋天是肃杀的,是适合怀念过去的;秋天也是残忍的,史铁生在秋天里失去了母亲。他的母亲是他在那些阴暗潮湿的日子里唯一的慰藉,是被万千苦难压倒之时从缝隙中投进来的光。母亲处处维护着儿子的自尊,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后都忌惮在儿子面前提“走”“踩”“跑”这样的字眼。母亲总是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在儿子终于答应她去北海看花时,她欣喜若狂,但生命也走向了终点。母亲过世后,史铁生在轮椅的陪伴下,来到地坛,开启了自己的另外一个世界。心远地自偏,这里人与一个地方合二为一,就像回到了生命的最初,生命体与子宫,那是最坚固的安全保障。而“母亲”也是史铁生精神上的子宫体,因此地坛与母亲也就用来搁放他的内心之安。
二、深邃的思考与生活哲学
“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在史铁生的笔下,活着似乎是一道无解的题,而苦难是一种解脱。他在面对接二连三的苦难时,一度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痛苦折磨着他但也在创造着他。在每一次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他都会去写作,是写作让他找到了活着的动力,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后来你明白了,你明白你错了,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
“童话的缺憾不在于它太美,而在于它必然走进一个更为纷繁而且严酷的世界,那时只怕它太娇嫩。”这个世界,永远有人始终站在阳光下,不必看到也不必感受世界的背面,他们永远可以满怀热情,永远善良、永远天真,我无数次想要知道他们眼中的生活。亦或许,他们早已进入了那个更严酷的世界,但只是与比较悲观的人相比,他们时刻提醒自己要怀揣着赤子之心面对万物,在荆棘丛中行走,遍体鳞伤,但依旧挣扎向前,于是一颗抗打的心也在美好童话与残酷人间的自如切换中炼就。
三、“世外桃源”般的情感寄托
正如前面所说世外桃源指向人们心中的极乐之地,可能人们理性的认识中,清楚地明白,无苦无痛,喜乐长存的世界是不存在的,但是在文学上,在艺术上,在感性中,这不可谓不存在,如果没有对“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向往,那我们经受苦难的踽踽独行便无意义。
与很多人一样,史铁生并不知晓自己的命数,也常陷入惶恐中。在风华正茂的年龄,上天残忍地剥夺了他的双腿,为他把“这一扇门”关得死死的,但后来打开“那扇窗”的不是上天而是史铁生自己,他在岁月的流转中完成了对生命的释然。
“我不在地坛,地坛在我。”史铁生如是写到。他的文学作品,他这可爱而又灿烂的一生却也化作清风,轻抚人间的每处角落,激起点点涟漪。
书中最激励我的句子,当属于“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在这场名为“人生”的游戏里,天神负责洗牌,而出牌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深陷低谷之中,总觉得万念俱灰,而却忘了,此时只要你敢走,不论往哪都是进步。我们总是去放大难题,埋头自怨自艾,当希望之光闪烁时,却无法及时捕捉。在失意时应当记得,既是夕阳在缓缓落下,也是旭日在另一方冉冉升起。
“进退维谷之日,正可能是别有洞天之时”,不论是逐梦之路,或是低谷期,让我们“且视他人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自己的夜路”。我们应当学会在悲风中起舞,放平心态,抓住希望,我们终将会奏响属于自己的生命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