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为谁读书读后感(把你的精力集中在十分钟内的距离上)

时间:2024-07-11 16:30:23

我们的兴趣是无限的,但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早晚都会放弃一些东西,开始坚持一些东西。再看了《你在为谁读书》这本书后,我发现,我们不仅仅是要将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还要将精力集中在十分钟内的距离上。

成长不能靠口号,需要脚踏实地的进步,我们需要远大的理想,但也要量力而行。想着某一天终能达到的那个终极目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骤看成目标,是他作为步骤而起作用。——歌德

人生需要长远的目标,生活需要小目标。

曾经在一本书中看到过一句话:你的心胸有多开阔,理想就有多宏伟,你的世界就有多大。一个人拥有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即将会获得什么。

这段话完美地诠释了理想与小目标之间的关系。有理想才能前进,在前进的路上,即将迈出的每一步,都是让人有成就感的。

前一些年,在电子厂内做普工。那时候有一个现象很有趣。

我们每天流水线都有任务量。我这一条流水线是做键盘的,每天的任务量是2000件。那时候每天要做12个小时,为了做到2000件,有时候还要加班,超级累。

忽然有一天,厂子里来订单了,我们这条流水线的任务量,变成了每天2500件。同样的12个小时,我们适应了3个月,终于可以做到2500件的产量。当然不变的是,依然累成狗。

又过了一段时间,任务量改回了2000件。我们忽然发现,做2000件,一天一点都不累了。甚至后来想想,当时一天要做2500件的时候,做到2000件,就已经一点都不累了,直到2500件做完才感觉累。

就像体育测试。跑800米,跑到700米的时候,剩下的100米就会觉得累。跑1000米,跑到800米了,也不觉得累。这种感觉就是,你的目标在哪里,前进的途中一些小目标都不那么难了。

一步一个脚印,就能避免三分钟热度。

很多人在读了名人传记,或者励志文章之后,就会热血上涌,立志要有番作为。然后就开始做计划,去行动。再然后就是努力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没做出什么效果,开始怀疑自己:有没有能力去做?再然后就开始从外部寻找原因,观察他人,发现别人在公司混混日子,下班后再约个三五好友,喝酒撸串吹牛,平平淡淡也有钱花,也挺滋润的。那自己让自己那么累干嘛啊!

就这样,三分钟热度形成了,并且还会有后遗症。有过三分钟热度的人都是曾经有过目标的,曾经也稍微地努力了一下,最后放弃了。那么他会对以后的任何事情,心中不免产生得过且过的心态,他会看到别人有了成绩的时候,嫉妒羡慕恨,酸溜溜的。他会再碰到任何有点难度的东西,心中第一念头是:我不是那块料。

三分钟热度危害性极强,当你发现了自己这一状况,解决他的唯一办法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给你的目标分解,设置成连续的具体小目标,分阶段实现。相信我,这绝对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当你完成第一个小目标的时候,你会很自信,并且有充足的动力继续前行。

将你的目光聚焦在十分钟。

我们往往将目标着眼于大处,常常会忽视小的问题。要知道,一座建筑也是由一砖一瓦砌成的。那么也就是说,任何的目标都是建筑,任何的小目标都是一砖一瓦。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先完成这一砖一瓦,然后把它们搭建起来。

那么如果你的能力可以做到一砖一瓦的小目标,固然完美。如果你的能力连一砖一瓦都做不到,那么就把砖瓦拆了吧!组成砖瓦的结构里,一定有你的能力现在就能做到的。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去做吧!

给自己定个时限,十分钟。也许一个小时的注意力集中,你做不到,那么十分钟的注意力集中你一定做得到。那么就用这十分钟,去做到你最微小的小目标。然后再用无数个十分钟去搭建你的建筑吧!

可以将目标用时间来拆分,分成无数个十分钟,在每一个十分钟内都有你要完成的事情,而这十分钟内,只要你专心去做了,也一定可以完成。那么每一个十分钟就是一个台阶,并且是一个直达目标的台阶。

总结来说,十分钟其实是一个量化。最核心的无非就是,首先有一个大目标,然后拆解成小目标,再将小目标拆解成与自己能力匹配的小目标,再将与自己能力匹配的小目标拆解成你现在就可以集中精力去做的目标。看似复杂的逻辑,其实是最简单的可行方法。只是大家都懒,没人去分解。

......END......

期待碰到和我一样喜欢读书,喜欢感同身受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