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读中国史》——简单又深刻的书

时间:2024-10-09 08:31:17

此书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普通读者在世界史的背景下,迅速了解中国历史的大脉络,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对中国史的一个整体概念。其特点是把中国史放到世界史的背景下去观察,分析中国与世界的相同和差异。作者叫张宏杰,记录书中比较有意思的一章—— 古代中国对商人的防范。


一 欧洲在历史上不存在对商人制度性的刻意打压,而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并非如此,古代中国对中国商人的歧视非常直接和彻底,这决定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路径不可能与西方同步。

二 在很多古文明中,商业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公元前3000年,中东的亚述人就开始签订商业合同,那个时候甚至出现了这样的合伙协议书:14个人集资26块黄金成立一个基金,交由一名叫阿木尔伊斯坦的商人管理,这个商人也拿出来4块黄建加入。基金时效4年,收益的1/3归这名商人。而罗马人发明了法人制度,创造了公司的雏形。古希腊梭伦改革贯穿一个基本精神,就是“重商”。而大致与梭伦同时代的中国的法家变法,几乎无一例外地抑商,商人制定了一系列歧视性规定,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他宣布“废逆旅”,即废除旅馆,使外出经商的人没有住处。用重税限制农民弃农经商,指出“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加重关市税收,那么农民就会讨厌经商,商人也会有退缩之心。中国多数朝代都对商人阶层设置了歧视性规定。比如西汉“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不能穿丝绸,到哪儿都得步行。晋代为了侮辱商人,让他们“一足着白履,一足着黑履”,一只白鞋,一只黑鞋,这样奇怪的穿着,就是让你看起来和正常人不一样。唐代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能参加科举。朱元璋则规定,在穿衣方面,商人低人一等。

三 传统中国不可能产生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中国古代皇权不尊重私人产权,表现在很多方面:1.传统时代的皇帝,喜欢以迁徙富豪的方式来控制地方势力。2.传统时代皇室和政府的采购中,经常通过强买强卖的方式来占商人的便宜。3.一遇到财政困难,国家可以公开掠夺商人财产。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极不稳定。自贡,范蠡,段干木,白圭这样著名的商人之所以成功,其实主要是他们有政治权利。赖肖尔说,欧洲缺乏强大的中央集权,因此也培养了高度的企业精神,让人们敢于进行长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