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芬老师说过:“一个人之所以一直感到痛苦,是因为这份痛苦背后是有好处的。”
就像《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的蛤蟆,当它处在抑郁焦虑的情绪中时,可以暂时忘掉自己那些不好的遭遇。
它不想回忆坐牢的日子,不想接受蛤蟆庄园被黄鼠狼霸占的事,不想和獾争校董的位置。
只要它一直处在一个糟糕的状态,它就可以暂时不去管这些事情。
幸运的是,蛤蟆在心理咨询师苍鹭的指导下,它明白了自己的内在心理模式,并且获得了重新开始的力量。

蛤蟆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痛苦,其实是因为没有做好改变的准备。
当我们不相信自己能改变,或者不愿意去改变时,我们就只能一直呆在痛苦之中。
但拒绝改变,只会迎来更大的痛苦。
过度压抑自己,最终会发起反抗
蛤蟆原本是个爱说爱闹的家伙,是大家的开心果。
它穿着时髦,爱冒险、有个性,还是个令人羡慕的富三代。
但是,它从来不对朋友发怒,害怕和任何人发生冲突。
即使别人让它很不舒服,它也总是能忍则忍。
它很少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
它把别人的感受放在自己的感受之上。
所以在第一次见心理咨询师苍鹭时,苍鹭问它今天你怎么样时,它竟不知道怎么回答。

在苍鹭的指引下,蛤蟆尝试着给自己的情绪打分。
这一次,它给自己打了几乎最低分。
在蛤蟆的成长经历中,他很怕爷爷和父亲,因为他们总是对他很严厉。
在他们的严厉管教下,蛤蟆慢慢忘记了去关注自己的内心。
它尤其在意父亲,但是又不知道怎么样去跟父亲相处。
长时间的压抑,让蛤蟆有了叛逆心理。
在一次大醉后,它偷了一辆车,然后化妆成洗衣妇逃难。
它还去抢过马、偷过钱,最终锒铛入狱。
蛤蟆的突然变坏,像极了一个长期压抑自我的人,突然找到了宣泄口。
正如那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没有人可以一直被压抑着。
那些从小被压抑的人,只要有机会,他们会做出惊人的反抗。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从小家教特别严厉的人,在离开家后更容易做出让人意外的事情来的原因。
学会释放情绪,拒绝长期压抑,是减少痛苦的前提。
勇敢争取,是爱自己的开始
在蛤蟆抑郁的那段日子里,由于它无心工作,獾决定接手校董的工作。
蛤蟆很喜欢这份工作,它当然不愿意放手。
可是,獾严厉的样子太像父亲了,它根本不敢反抗獾。
在獾通知它准备做交接工作时,它只能小心地说自己要先思考一下。
蛤蟆向苍鹭讲述自己的痛苦,它希望苍鹭能够告诉它怎么去拒绝獾。
在苍鹭的引导下,蛤蟆意识到自己之所以害怕獾,是因为在獲身上感受到了父亲的严厉。
因此在面对獾时,它自动切换到了儿童模式,只能乖乖听话。

经过与苍鹭的沟通,蛤蟆明白了,要想不再被獾压制,它需要在面对獾时切换到成人模式。
在经过了一番挣扎,蛤蟆决定拒绝让獾接手校董的位置。
但是,它依旧不敢当面把这个决定告诉獾,只能通过写信和电话的方式让獾知道,它要继续当校董。
虽然还没有足够的能量去直接拒绝獾,但那一次经历让蛤蟆体验到了拒绝的快乐。
它开始体验自己的感受,开始慢慢找回热爱生活的感觉。
它抑郁痛苦的情绪,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很多人都和蛤蟆一样,总是不敢直接去拒绝别人,总担心拒绝了就会破坏关系。
殊不知,一味的委曲求全,不但对关系无益,反而会害人害己。
若你不想痛苦,总能找到结束痛苦的办法
在做了一段心理咨询之后,蛤蟆的状况越来越好。
它不再害怕见人,不再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了。
最后,它甚至卖掉了蛤蟆庄园,决定自己去创业。
而在最后给自己的情绪打分时,蛤蟆打了6分,它成功摆脱了抑郁的情绪。
从蛤蟆接受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苍鹭跟它进行了很多有趣和有启发性的对话。
在那些对话中,蛤蟆逐渐理解了自己的问题,认识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学会了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最终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问题。

作者通过蛤蟆的改变向我们传递了许多重要的心理健康道理,以及减少痛苦的方法。
比如,认识自己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只有自己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且愿意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改变才会真正发生。
再比如,自卑感和焦虑感常常是心理问题的根源。
蛤蟆的痛苦,其实都是因为它的自卑感和焦虑感,而这与他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
当它知道自己的自卑感和焦虑感主要来自与父母的关系时,它开始尝试用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最终与父母和自己的过去达成了和解。
又比如,社交能力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蛤蟆一开始的痛苦与他人的关系有很大关联,但在它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建立新的友谊关系后,心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愉悦和自信。
不过,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
如果我们自己不想痛苦,那就一定能找到各种结束痛苦的办法。
写在最后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心理学入门读物,很多人即使没有看过,但也一定听过这本书。

书中通过蛤蟆先生与心理咨询师对话的方式,向读者传递了很多积极心理疗法,比如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情感化解等等。
这些方法都是现代心理学中常见的积极心理治疗方法,有助于帮助个人克服心理问题和提高心理健康。
而且,这本书不仅适合成人阅读,同样还适合青少年阅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读者缓解自卑和焦虑情绪。
因此,如果你想通过阅读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又或者是对心理咨询感兴趣,这本书一定是入门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