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不得不从人类最永恒的主题来说起了。
饮食男女,世间芸芸,即便沧海桑田,兜兜转转,也绕不过一个话题,那就是“爱情”,不仅绕不过,还在数千年间经久不衰,始终保持着高关注度的吸引力。
说来也奇怪呢,人类研究爱情这件事儿已经研究无数代了,愣是没把它研究明白!爱情,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是长的还是宽的,圆的还是扁的,是像高山还是像大海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索,跨越时空,看看一百多年前的小仲马想要传达的爱情是怎样的吧?
一,对卑微者的同情。
谁说爱情不是从“怜惜”开始的呢?
在那个阶级分化的时代,小仲马的视角为何会聚焦在最底层的人们身上,这要从其自身经历讲起了。
小仲马不是别人,正是《茶花女》这本书的原型实践者,他的身份很特别,因为他有个鼎鼎有名的大作家爸爸,江湖人称大仲马,就是创作了另一部世界名著《基督山伯爵》的大作家。
然而,出生抢到好指标的小仲马,童年却不幸福,甚至带着委屈。
早年,小仲马只能在乡下和他出身卑微的母亲过生活,因为他其实是父亲的私生子,从小就遭遇白眼。直到大仲马也许意识到,不论怎样,他还是需要一个儿子来传宗接代,小仲马才得以被带回到大仲马身边。
在小仲马的另一部话剧作品《 克洛德的妻子 》中,他影射了自己的幼年经历,曾被父亲粗暴地摔在了房间的一边,彼时还是个孩子的他,迷茫而恐惧。
可想而知,这些际遇,让小仲马本人对于在世人眼中杰出、伟岸和风流的父亲多少带着怨恨和批判,而对于含辛茹苦抚养自己的裁缝母亲则情不自禁地怀着同情。这种同情,由己推人,便成了他对所有女性同胞们的“同情”。
大仲马被称为欧洲的通俗小说之王,一生惊涛骇浪,是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而小仲马却更关注现实,喜欢说理,表现在感情上面,同大仲马的风流多情不同,小仲马认为感情就该一往情深,爱的路上充满责任和自持。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小仲马与“妓女”出身的女友最终还是分道扬镳,前女友在世人的评价里也未必纯洁贞烈,可谓是一声叹息。
怎奈何,小仲马却将这种意难平寄托于虚拟的爱情世界里,愣是凭着自己对爱情真谛的理解,写出了旷世之恋《茶花女》。
与其说是疼惜茶花女的命运,不能相守良人,不如说是对自己真挚感情的宣泄,原生家庭的烙印,让他痛恨阶级,厌恶权贵们的奢靡和虚伪,也更加渴求“抛弃世俗”的真爱!
所以他说:“一个人心中没有爱情的时候可以满足于虚荣,但一旦有了爱情,虚荣就变得庸俗不堪了。”
二,在“真爱”的天枰上,人人平等。
《茶花女》一经问世,便受到追捧,也让小仲马一炮而红,以至于,就连他那高高在上的父亲也要自豪地说“我这辈子,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你!”
看,这是一个多么励志的人生经历,它告诉我们好好运用苦难的力量,它会让你绝地重生,就比如谈个恋爱失败了,算什么呀,你也还可以像小仲马一样,写出一本传世名著,令自己黄袍加身,走向辉煌呀,是不是?
当然,小仲马最初写作这本书的时候可能未必想到这么多,也许他只想给自己虚幻地制造一个爱情女神和灵魂缪斯,并且,他给她取了一个十分不俗的名字—-“茶花女”。
初听这个名字,你是否也和我一样,以为这是个卖茶花的姑娘?
其实不然,简单的女人如何能够俘获清高自持的纯情少爷的真心?
所以,这个故事女主角的真实身份是位颠倒众生、声色犬马的巴黎大妓女。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在风光旖旎的香榭丽舍大街,繁华和欲望的深处,一栋精致漂亮的房子里住着一个美丽的职业妓女玛格丽特,她因为酷爱使用茶花妆点生活,而被嫖客们赠送了一个雅号“茶花女”。
玛格丽特并不是普通的妓女,她可是魅力四射的巴黎名妓,只专注服务于巴黎的上流社会,普通人是染指不起的,像裘拉第公爵常常为她的娇咳担忧,瓦尔维勒男爵也愿意为她一掷千金......
按道理,像一个底层社会的姑娘仅凭自己的一点原始资本获得了丰厚的物质生活,应该精打细算、励精图治,把自己的下半生安排妥当,争取早日金盆洗手才是,毕竟情色服务者也是一个竞争很强的职业,吃的是青春饭,长久不得。
但是,“高贵纯情”的玛格丽特却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她没有寄希望于物质上,而是决心只要“一心人”,陪着痴情公子白头偕老。
典型的完美主义,有没有?所以,故事的一开始就为它的悲剧色彩埋下了伏笔。
但是,又让人们恍然大悟,情与色果然是可以分离的,不论什么身份背景,每个人的“真心”都是平等的。
三,短暂即是永恒。
《茶花女》之所以引人入胜,与充满悬念的叙事结构也有很大关系,作者巧妙地把女主角写“死”,也免却了灰姑娘嫁给王子后面的一地鸡毛。因为作者其实内心也很明白,再坚贞的情爱也逃不过柴米油盐。
茶花女在世的时候,就已经面临不可逃避的债务负担,如果不是年纪轻轻就香消玉陨,二人小情小爱的世界,一定会在现实打击下崩塌。
这一点,古今中外的爱情专家们早已异曲同工,心照不宣。
比如:中国也有类似妓女赎身,勇敢追爱的故事,让我们最最耳熟能详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身为情场高手却痴迷真爱的杜十娘为了能够嫁得良人,散尽千金替自己赎身,却在成亲之前被情郎像商品一样转卖他人,不得不说是妓女界的冤大头之首。
当然,这是杜撰的。
现实案例,在我们的明末清初年间也有一个,就是被誉为“秦淮八艳”之首的柳如是,柳如是的桃花运要好得多,也跟她更刚毅果敢有关。
后来,她嫁给了钱谦益,一个年近六旬的明末大才子,但在钱死后,柳如是还是遭遇了被族人夺产的命运,为了保全家业不惜悬梁自尽。
可见,现实社会对于妓女从良嫁为人妇之事,是多么地苛刻冷漠。
在法国,同样以妓女为题材的名作还有莫泊桑的名篇《羊脂球》,这虽然是一部中篇小说,却因为构思精巧,让一系列矛盾在一趟行程中暴露无遗,用身份低贱却善良自尊的妓女形象来反衬上流社会伪君子们的丑恶嘴脸。
《羊脂球》告诉我们,只有在危急关头,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是否伟大和高贵,人品是否贵重?那些看似卑微的人,往往拥有更伟大的灵魂。
没有莫泊桑那么地“人间清醒”,小仲马并没有集中笔墨去揭示人类的丑恶,而是另辟蹊径,讴歌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的爱情,最后又用男女主相爱相杀,对抗折磨的形式,摧毁了那朵漂浮人世的茶花,也狠狠地虐了一把读者。
四,“虐”是真谛,不经历生死,怎知道“心痛”?
故事的结尾,当阿尔芒得知与自己私奔的玛格丽特不告而别,是为了成全自己和家人时,内心的崩溃指数是直接爆表的,因为,导致玛格丽特肺结核爆发不治而亡的诱因,恰恰是自己一次次在人前对爱人的羞辱和诋毁。
原来,失去玛格丽特后,阿尔芒因爱生恨,误会玛格丽特贪慕虚荣背叛自己,不惜自甘堕落,破天荒地与其他妓女厮混并不停地到玛格丽特的眼前炫耀,对玛格丽特进行不断的人身攻击,这种不停地伤害着爱人感情和健康的愚蠢行为,最终快速断送了年轻的茶花女本来就虚弱的生命!
然而,善良的玛格丽特至死也没有解释半句,一如她当初承诺给阿尔芒父亲时一样坚定,为了阿尔芒的幸福生活和远大前程,也为了阿尔芒妹妹的名声不被哥哥的孟浪所污毁,为了成全爱人的一切,这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年轻姑娘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有趣的是,为了讴歌故事中“自己”和“爱人”美好坚贞、冲破世俗的爱情,小仲马不惜拉上“父亲”做垫背,成为全书里那个真正的罪魁祸首,也是贵族资产阶级势力的代表。
这是有多憎恨和不屑自己的父亲呀?当然,这种想法只是笔者的一点揣测。
但是,这样一个故事情节和形象的设计,却恰恰侧面反应了当时法国社会所谓贵族和上流社会人们的教条、虚伪、自私利己主义,要知道玛格丽特的很多恩客都出于这个阶层。
他们表面上是正人君子和家族的大家长,实则无人不过着奢靡堕落的生活,却要虚伪地维护家族声誉,甚至不惜破坏别人的生活乃至压榨他们的生命!
这也是《茶花女》这本书除了爱情讴歌、女性美讴歌外,最具有讽刺意义、现实意义的地方了。
有趣的是,《茶花女》不仅获得文学上,更是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截至今时今日,仍然有它的各式演出。经久不衰的原因,想必是大家都喜欢被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