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飞渡》的故事虽然是假的,但是作者目的已经达到

时间:2024-09-30 11:15:04

羚羊飞渡

《羚羊飞渡》是我们初一下学期学过的课文,作者沈石溪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

一群被猎狗逼至绝境的斑羚羊,面对生死存亡,作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

当斑羚羊开始进退维谷时,它们显得那么惊慌,那么无助。它们乱蹦乱跳,一只老羚羊尝试奋力一跳,结果,“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

老羚羊笔直坠落

老羚羊的尝试让大家充分认清了现实,蛮干是不行的,最终镰刀羚羊站了出来。

在这个场景中,斑羚羊对生命的渴望表现得分外真切、动人,吸引着每一个善良的人去关注它们的命运。

镰刀羚羊作出了一个惊人的榜样,羚羊群凭借娴熟的跳跃技巧,以牺牲老斑羚的生命为代价,成功地完成了山涧上的飞渡,赢得了羚羊种群延续的生机。

老少羚羊配合默契

那么,这个故事是真的吗?斑羚羊真的可以飞渡六米远的山涧吗?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物理学角度

羚羊飞跃6米宽的山涧,不仅需要合适的初速度,精准的出发时机,还要准确地起跳角度,一老一少两只羚羊之间的默契度等等。

经过物理学老师的分析,得出了羚羊飞渡成功的关键条件:

1.幼斑羚在正常起跳速度和起跳角度起跳,力求跳得又高又远。

2.老斑羚在幼斑羚起跳后约0.12秒后以最大速度起跳。

3.老斑羚起跳角度为38度左右,在起跳弧度的最高点(坐标2.5m,0.94m)与幼斑羚实现对接。


满足了以上三个条件,羚羊飞渡才能得以实现。

但是计算方法的前提是不考虑空气的阻力,老斑羚要在自己起跳的最高点借住幼斑羚,要完成这样的壮举,需要一老一少两只斑羚配合得天衣无缝,稍有差池,便前功尽弃,粉身碎骨。

生物学角度

作者沈石溪笔下的斑羚羊属于灰斑羚,它们习惯了独来独往,极少群居,根本不可能存在文中所描述的七八十头一起群居的说法。

羚羊

而且灰羚羊是没组织没纪律的动物,在穷途末路的时候不可能相互关照,也没有一言九鼎的头羊,更不可能做出羚羊飞渡这样的壮举。

综上所述,羚羊飞渡的描述是假的,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现象。

那么羚羊飞渡明明是不可能出现的,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呢?

羚羊

其实《斑羚飞渡》是拟人化、一厢情愿的虚构。

这得从当时的大背景来说起,当时社会上涌现出了一系列的雷锋精神,共产党人焦裕禄和铁人王进喜的优秀事迹,大家都倡导勇于牺牲、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