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心理学演义》:心理学家到底在研究什么?

时间:2025-02-01 00:52:48

《心理学演义:心理学家都在研究什么》

朱广思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提起心理学,现在很多人都不陌生,

随着大家对心理健康的关注,

心理科普也变得日益普遍。

但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心理学却依旧和灵修、星座、占卜、成功学、心灵鸡汤模糊地交织在一起,成为大家熟悉的陌生人。

那么,

心理学到底是学什么的?

学了心理学的人是不是就可以猜到我在干什么了?

心理学有用吗?

它是如何成为一门学科的?

《心理学演义:心理学家都在研究什么》是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中国科普作协作者朱广思,采用章回体的形式,从古希腊的源头讲起,跨越中世纪,到近代心理萌芽以及之后的发展,从“大历史”的角度来阐释心理学波澜壮阔的发展史。

全书共包含九个部分,分别为萌芽记、诞生记、机能记、精分记、行为记、完形记、人本记、认知记和拾遗记。通过这本书,你会了解心理学家都在研究什么,不仅仅是沿途那令人感觉奇幻诡异的读心术,更有很多来自其他诸多心理学大师内心深处的观点和思辨。

作者简介

朱广思,心理学硕士,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中国科普作协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特邀心理讲师,中国科技馆特邀心理科普人,中国心理学人才库丛书入库专家,科学传播中级职称,北京妇联特邀专家,国家开放大学特聘讲师。已经出版的作品有:《证据去哪儿了:法医解剖刀下的真相》《朱公案》等。

前言

这可能是你走进心理科学的第一本书

中国现代遗传科学奠基人谈家桢院士说:“20世纪前五十年是物理学化学时代,后五十年是生物学时代,21世纪是心理学时代。”此话曾经鼓励过无数想了解心理学的人,或许再也没有哪个学科,会像心理学这样让人“兴趣盎然”,同时又让人“南辕北辙”地理解它了。

到2022年,我接触心理学已经整整十四年了。但直到现在,当有新朋友知道我学的是心理学专业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主动上前和我说话,可通常会有三种反应:第一种,你是学心理学的啊,那我可要离你远点,我心里的东西都要被你猜到了。你能猜到我想的吧?第二种,我觉得我就有心理问题啊,你帮我看看呗。第三种,你们整天和精神病打交道,是不是也有精神病啊?

对于第一种,我内心会吐槽一句:“我怎么那么热爱工作,闲聊的时候都要练习一下业务。”那感觉就像碰见厨师就让人当场表演炒菜一样。如果对方确实是个讨厌的人,那正好可以远离。对于第二种,我会解释一下为什么不能够给朋友做咨询,如果他不把我当朋友,非要让我做咨询,那就另商量。至于第三种,则非常让人无语,如果我是精神病,你还不快跑,还敢当面指出我有病,那只能说明你比我更危险。我和我的同行们如今依旧经常面对这样的问题,或许这是最严重的职业误解,仅次于认为所有古代皇宫的工作人员都被做过变性手术。

在群众这么“感兴趣”的同时,心理学仿佛也已经变得界限模糊,灵修、星座、占卜、成功学、心灵鸡汤仿佛都变成了心理咨询师的必备技能。还有好多人考了心理咨询师的证件,但是从来没有真正用过,这让整个心理学界越来越混乱。因此,心理学恐怕是大家最熟悉又最陌生的学科了。其实心理学的概念很简单——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当然主要是人类的。研究的内容包括感觉、知觉、认知、记忆、睡眠、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还有很多通过动物实验来对比人类心理的,内容非常广泛。

大众喜欢那些所谓的“心理学”,因为那些东西简单而有趣,比如通过星座就知道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似乎还有点准。但真正的心理学并不是算命,而是靠严谨的实验、统计、测量和数据支持的,并且比娱乐化的心理学更加神奇。我在上学时发现,心理学最让人头疼且更神奇的地方是:哪怕是再小的一个问题,比如“耳朵是如何处理声音信号的”,都有好几种不同的解释,每个流派甚至每个心理学家,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这让本来就比较混乱的心理学圈子,更是充满各种不见硝烟的争论。这也让心理学家们都显得个性鲜活,不像大部分科学家那样让人难以企及。

我希望通过这本书,大家可以真正了解到“心理学家们平时都在干什么”,他们并不是整天揣测周围人的内心,而是竭尽全力想把人类的心理现象,提炼成有科学性的知识点。本质上来说,物理学家寻找万物的规律,心理学家也是如此,只不过他们探索的世界,比现实宇宙更让人捉摸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