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这些值得教师阅读的好书,助你度过一个充实的新学期

时间:2024-10-04 10:01:02

01

1

书名:《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

2

作者:成尚荣

3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字数:316千字

02. 怎么做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建议来咯!

将“问题”提炼成“课题”,我们该怎样思考?如何从教育改革热点中选取合适的研究课题?人类高质量课题研究报告该怎么写?

新教师在执教之初总会遇到种种困难,面对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策略,是一名教师应然的专业状态。通过教育科研以更加科学、规范的行动去解决问题,不仅可以让教师更高效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还能引导教师走上一条自觉发展的专业成长之路。

新教师需要有“过来人”搭把手,因此小编推荐这本《怎么做课题研究——给教师的40个教育科研建议》。本书的作者,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长三角地区教育科研优秀个人、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浙江省优秀教研员费岭峰老师,结合自身几十年的从教经历,为新教师细心准备了一套教研攻略,助力新人成长。

本书以问题为主线来构思整本书的内容,选取了40个一线教师在教育科研中感到困惑的热点问题,结合作者自身的课题研究经验,从教育科研选题、研究思路设计、研究过程实施、研究方法运用、研究成果总结等方面,做出了分析和解答,希望给一线老师们做课题研究带来启示。

透过一个个问题与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一位老教师心中的好老师的形象:他能将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在教育教学行动中作进一步的尝试和应用,使其内化为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教育问题,突破教学困境,形成具有个人色彩的教学风格,最终达到对自己专业的认同。

02

1

书名:《怎么做课题研究——给教师的40个教育科研建议》

2

作者:费岭峰

字数:268千字

03. 成为拥有“新教育”理念的高手教师

前一本书,可能更适合刚参加工作不久、有意愿在专业上更进一步的“青椒”,而接下来要介绍的这本《高手教师》,是推荐给“新教师”的。这里的“新教师”指的不是教龄短,而是与“新教育”的理念、愿景、价值观相适应的教师。

《高手教师》的作者,“铁皮鼓”魏智渊老师历任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先后兼任多所学校校长,先后参与新教育、南明教育与全人之美课程的教育创新实践,多重教育身份与多样教育实践让他对于教师成长有着更深刻、更系统、更全面的认知和剖析,专业发展指导更专业、更有效、更有针对性。

从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实验”中脱胎的“新教师”有着怎样的面貌?魏智渊老师如此形容:

1

新教师有着儒家文化的根基,并对教育拥有信仰;

2

新教师是终身学习者;

3

新教师是合作者而非个人奋斗者;

4

新教师没有统一模板,而是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可能性。

将以上思想真正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里,是通往“高手教师”之路。

细数书中的教育细节,小编发现,这本书尤其适合对工作有些许迷茫的班主任老师阅读。从家校微信群管理,到孩子的网瘾问题,魏智渊老师以“新教育思想”和“全人之美”来应对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挑战。

书中给出的教师成长建议,源自作者生动的教育实践,带着温度,更接地气,学得会、带得走。小编相信它们一定能在一线教师的教育实践中扎根发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好帮手。

03

1

书名:《高手教师》

2

作者:魏智渊

字数:252千字

04. 一位一线名师30余年的教育细节与心得

1962年9月1日,青年教师于永正第一次站上了三尺讲台。仅仅一个开场白的时间,闹哄哄的教室便让他深深感到“纸上得来终觉浅”;而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他认识到,从师范教育学到的教育学,需要教育实践的细节才算完整。

转眼30多年过去了,当年徐州搬运小学的一名青年教师,成为了教育部“跨世纪名师工程”的首位名师。教育部召开“于永正语文教学方法研讨会”,推广其“五重”(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教学法,这是教育部首次为个人召开教学研讨会。

在1999年,于永正老师将多年的教海心得汇集成册,30余年来的每一幕值得思考的教育细节在此时汇聚成汪洋,这便是我们要推荐的这本《教海漫记》。

于永正老师在书中多次提到,“书本是理论,细节是艺术”“教育的细节是活的教育学”。而从教育学得到的知识似乎应用不到实际教学中,也是困扰了当年的“青椒”很长时间的问题,似乎书本快要百无一用了。

不过小编相信,在看了这本书后,读者会发现于老师的“小秘密”:多年生动的教学细节背后,是博学广记、勤于思考在支撑着一位教师的成长,是深厚的理论和文化基底促进着教师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于老师的教师之路距离我们有稍许的时空距离,但书中反映的一位教师面临的教育场景并不显得遥远,可能这就是从孔子、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到今天,到很久很久以后,只要文明依然在延续,教育工作者就会遇到的教育问题吧。

04

1

书名:《教海漫记》

2

作者:于永正

3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4

字数:820千字

05. 好书这么多,到底读哪些?

这本书里罗列了100本助力教师终身学习的好书

小编接下来要给各位表演一个套娃——在荐书栏目里推荐别人写的荐书

说起来荐书的书在文学上不少见,小编就遇到过《如何读,为什么读》([美]哈罗德·布鲁姆)这种严肃而高深的,也有《不用读完一本书》([法]皮埃尔·巴亚德)这种看似说俏皮话实则一本正经做文学批评的。

应该说,检索他人的阅读轨迹也是一种特殊且有益的阅读,特别是这一套由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物理学博士、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常生龙老师编写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尤其适合教师朋友阅读。

常生龙老师有一个持续了15年的小习惯,那就是每周阅读一本书。常生龙老师在15年中读了近800本书,他从其中选取了100本助力教师终身学习的好书着重介绍,这些阅读笔记组成了《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和小编这次着重介绍的新书——《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2: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有的朋友可能好奇,这么多书,全都是关于教育教学的理论性书籍吗?并不是哦。常生龙老师认为,阅读的结构应当参考膳食营养结构,过于单一的阅读对专业能力和自身素养的提升都是不利的。

在《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2:终身学习,终身成长》中,常老师将推荐的书分为五个专辑:

第一辑“教育的常识”

探索教育教学应该遵循的常识和规律

第二辑“前沿的探索”

介绍近些年关于课堂教学、核心素养、脑科学等方面的新进展、新理论,以及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新应用

第三辑“思想的履痕”

分析历史上一批伟大的教育家的经典著作,回顾教育思想的演变历程,梳理教育发展的脉络

第四辑“个体的成长”

探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帮助教师找到差距所在,汲取榜样的力量

第五辑“窗外的风景”

从人文、科学两个视角,撷取了一组图书,内容涉及人物传记、人类历史、科学探索、技术发展和哲学追问等,提醒教师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要着力呵护自己和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庄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对于“殆”的解释,历来众家说法不尽相同,小编认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这里的“危险”是由碎片化、干扰性的信息带来的,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开端便是“戒掉”这些看似是为了“留住属于自己的时间”的信息,从而通过阅读、笔记和写作做到真正塑造属于自己的时间,就像这本书的作者常老师一样。

05

1

书名:《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2:终身学习,终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