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祥子的悲剧看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老舍《骆驼祥子》深度解析

时间:2024-12-11 08:31:24

《骆驼祥子》讲述了一位人力车夫三起三落的一生。天生要强的祥子从一个吃苦耐劳的好青年变成了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赖,他在和命运不屈的斗争中最终还是选择了向命运低头,但悲哀的是,这也是他唯一能选择的道路了。

老舍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从小就开始接触社会下层民众,对人民生活的困难有着很深的体会,而自小积累的这些经历,也成为了他创作的源泉。

老舍创作这本书的起因是他从一个朋友那听说了一个车夫的故事:车夫被军人抓走了,却因祸得福,乘着军队转移之际牵回了三匹骆驼。

老舍将这个随处听来的故事改写成了一部社会底层人们的悲剧,揭示了当时黑暗社会下普通百姓难以改写的悲惨命运。

视野的狭隘让祥子注定成为黑暗社会的傀儡

一个人的眼界就是他的命运。人活一世,不是因为做对了选择而走上正道,就是被错误的选择囚禁终身。

相比起努力,知道往哪个方向努力才是更重要的。井底之蛙注定不会想着要想方设法跳出水井,所以无论它怎么努力,最终还是被困在井中。努力是成功的必要前提,但是成功需要的却远远不只有努力。

祥子在拉车方面可以算是最努力的一个,但是却惨遭三次丢车的结局。认真的想一想的话,我们会发现祥子的悲剧是他无知所造成的轻率导致的。换一个稍微睿智一些的人来面对祥子所处的状况时,他就不会冒着风险硬要在军阀抓壮丁的时候出去拉车,况且就只是为了那一两块钱。他在面对如何处理手上的那些钱的时候,也会听了别人的劝,把钱存到银行里,而不是认为银行是一个骗局,这样也就没有了之后被孙侦探敲诈的事了。在面对虎妞的诱惑时,他也会考虑到如果与不想深交的人有过多的交涉,必定两人会藕断丝连,纠缠不清,于是在一开始就选择远离麻烦。

老舍在《骆驼祥子》里曾这样描述祥子:

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恶习。

假若他的环境好一些,或多受着点教育,他一定不会落在“胶皮团”里,而且无论是干什么,他总不会辜负了他的机会。

命运曾今无数次给祥子打开一扇门,却一次次被祥子亲手关上。他错误的选择导致了他必将无法主宰自己的人生,只能被命运宰割。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教育的缺失。



在祥子身上,我们读到了自己。我们也在前途未卜的路上行走着,要面对风云变幻的时代浪潮的冲击,我们必须具备观察时代变化的慧眼。不能把握时代的大方向,就只能被时代淘汰。很多人每天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地去上班,但是一年下来还是没有攒到多少钱,还被累的精疲力竭。反观那些真正做大事赚大钱的人,他们的生活虽然也有许多的压力,但是他们做的一般却是脑力劳动,因为真正有高价值的东西都是思维,而不是机械式的体力劳动。

思维和价值成高度的正比,想靠体力上的努力发家致富简直难于登天。只有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库,才有机会在更高的平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

黑暗的时代努力不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虽然说祥子的教育水平是他悲剧的一大根源,但是这也不能为时代的黑暗背锅。

《骆驼祥子》的创作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样的呢?

小说设置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20年代的北平,当时的农村非常不景气,经济危机十分严重,农村的人很多都被迫到城市里拉车来谋生。当时的北平也在走下坡路,经济也越来越萧条,大多数人处于失业状态,不得不靠拉车来勉强维持生计。车夫们不但要经受烈日的烘烤,冬天还要经受风雪交加的夜晚。在这样一种乱象丛生的时代,小偷,盗贼遍地都是,每个人都为了活下去已经不择手段。


在这样一个生存都毫无保障的时代,“正直”只能被敲诈者看作“好下手”的代名词,勤奋努力的人也只会被同行当做异类。

老舍曾在书中说过:

“愚蠢和残忍是这里的一些现像,所以愚蠢,所以残忍,却另有原因”

混乱的时代不会赞赏美德,任何的美好品质都无益于他们的生存。于是,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就成为了融入这个社会的必备技能之一。那些选择行尸走肉般存活下去的人,并不是他们喜欢这种生活,而是因为在一次次期待中攒足了失望,最后放弃了一切期待。

让人叹息的是,那些行尸走肉般的人曾经可能都刚正耿直。

《骆驼祥子》中有这么一句话: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保持美好品德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才能活下去。



网上有一句令人扎心的话:

“我们最终都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现在再读,感觉有一种被生计推上一条不归路的无力感。

或许我们本来都不想选择这条过于违心的道路,但最后还是被生活逼上了梁山。

老舍与《骆驼祥子》

老舍最终选择用死亡来结束内心的挣扎。

1966年的某一天,老舍和孙女做了最后的告别之后,便自沉于太平湖之中。

他在《骆驼祥子》中曾经写到:

死是最简单容易的事,活着已经是在地狱里。”

老舍何尝不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但是迫于时代的局限,他还是在屈辱地生存和死亡之间选择了死亡。

没有苦难也就没有文学,每一部经典的著作背后都藏着作者无限的心酸于悲哀。他们选择将痛苦写出来,是因为他们希望世界可以变得更好,包括老舍的这本《骆驼祥子》中也充满了对社会底层民众的同情。


或许,在每一位作家的内心深处,都藏匿着一个遥不可及的乌托邦。那是一个理想化的世界,没有痛苦,没有压迫,只有和平与繁荣。然而,现实往往与理想背道而驰,作家们不得不面对并描绘那些令人心痛、发人深省的黑暗社会现实。他们笔下的世界,虽然常常如地狱般残酷,但他们的目的,却绝非仅仅为了展示地狱的恐怖,而是为了引领人们走向心中的天堂。

作家们用文字作为武器,与黑暗社会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或讽刺,或同情,或愤怒,或哀婉,但无论采用何种笔触,其本质都是为了唤起人们对时代、对社会的关注。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人能够认清自己所处的时代,了解社会的阶层固化与不公,从而激发人们内心的力量,走出阶层的局限,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在作家们的笔下,地狱般的现实被刻画得入木三分。他们不回避任何丑恶与残酷,甚至有时会用放大镜般的笔触去揭示那些被社会所忽视、所遗忘的角落。然而,他们的目的并非仅仅为了展示这些黑暗面,而是为了引发人们的反思和觉醒。他们希望读者能够在这些文字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身边人的影子,看到整个社会的影子。他们希望读者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对现实,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太单纯的人是当不了作家的。”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这并不是说单纯的人无法成为作家,而是说,一个真正的作家,必须具备一种超越单纯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他们必须能够洞察社会的本质,理解人性的复杂,才能够创作出真正有深度、有内涵的作品。他们必须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用更宽广的视野去看待世界,才能够引领读者走出狭隘的视野,看到更加广阔的天空。

在作家的心中,乌托邦是一个永恒的追求。他们不断地用自己的作品去追寻那个理想化的世界,即使现实中存在着种种的阻碍和困难。然而,正是这种追求,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了超越时代的价值。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反映,更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期许。

虽然我们总是喜欢抱怨周围的环境,对所处的状况叫苦不迭,但是身为一个作家,一个文人,他们感受痛苦的能力也更加强大,作家都是将心中的苦内化到自己的人生中,写出悲剧的人其实才是那个最渴望得到光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