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一本以童话的方式描写一个本爱笑爱闹如今却患有轻度抑郁的主角蛤蟆在好友的劝说下去找心理医生苍鹭咨询,在与苍鹭的10次交流中,蛤蟆先生逐渐认识自我、找到自我的故事。
这本书神奇的点是作为读者你既可以代入蛤蟆先生的角色,也可以代入苍鹭的角色,这本书不仅是蛤蟆先生与苍鹭的对话,更是你与苍鹭的对话,你与蛤蟆的对话,你与你的对话。
同时,它不像其他的心理方面的书籍那么严肃,你在读它的时候,甚至脑海中会形成一些可爱的画面。

这本书中苍鹭提到一个完整的人生会有三种状态:父母状态、成人状态、儿童状态。
处于儿童状态会让我们本能地顺从和依赖他人,再现过去的情形,体验过去压抑的痛苦情绪。
处于父母状态会让我们不是在挑剔自己就是在挑剔别人,甚至会给予给予惩罚,哪怕是惩罚自己。
而只有处于成人状态我们才能学到新知识,才能有新的进步。
当我们了解了这三种状态后,我想我们既能认识自己,也能理解他人。

书中说:“我认为没有人能‘让’我们产生什么感受,除非他们用蛮力胁迫你。说到底,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我们‘选择’了愤怒,我们‘选择’了悲伤。”
让自己痛苦的只有自己,因为“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我们的人生是属于自己的,我们有权自己控制,不受他人支配。
当我们深刻的认识了自己,了解了自己的情绪,才能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被情绪绑架,用理性的态度去面对未来的世界。

书中的主角蛤蟆先生其实是一个富三代,即使物质富足,但他的精神其实是匮乏的。
父亲的严厉,母亲因害怕父亲而很少与他亲近,他从小缺爱且异常害怕父亲,导致他形成了敏感自卑的讨好型人格,这也使得他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过得并没有那么开心。
比如他遇见和他父亲很相似的好友獾,即使獾的一些言语与行为会让他感到愤怒和不满,他也不会表现出来,只会讨好应付,这种负面情绪的堆积也是他抑郁的原因之一。

这本书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能让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状态。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情感困扰,积极寻求专业帮助,不断提升自我成长。
或许生活中有很多个蛤蟆先生,但请你尝试爱自己,敢于拒绝一切让你不舒服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