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
《论语》无疑是伴随中国人一生的书,从牙牙学语到白发耄耋都离不开。宋赵普讲“半部《论语》治天下”,清人赞“按《论语》之为经,乃群经之锁钥,百代之权衡也。”作为影响了2000多年中华文化的这部著作,弥久弥新。《论语》是入世哲学,倡导积极进取向上的文化,认为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要不断提升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立志立德立言立功,领悟《论语》我们会更好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论语》代表的儒家文化贴近生活,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主食。马云曾在一次电视节目中讲过,论语、道德经、佛学应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值得反复品读。
2、《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被誉为“中华文化之源”、“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道家文化的精髓,倡导遵循自然规律,顺其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文化是出世哲学,偏理想化,超脱凡尘俗世,不计较得失,淡泊名利,心灵沉静,顺其自然。《道德经》让我们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3、《金刚经》
佛学主张慈爱众生、无私奉献,在为他人献爱心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倡导慈悲为怀,多积善果。佛家认为相由心生,心中即世界,强调心灵的纯净,主要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特别是要与自己内心和解。而《金刚经》正是佛教重要经典,全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指最为坚硬的金属,喻指勇猛地突破各种关卡,让自己能够顺利地修行证道;“般若”为梵语妙智慧一词的音译;“波罗”意为到达彼岸;“蜜”意为无极。“经”者径也,学佛成佛之路。全名是指按照此经修持能成就金刚不坏之本质,修得悟透佛道精髓智慧,脱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而完成智慧(到达苦海彼岸)。
史载康熙皇帝一生共抄过两次《金刚经》,一次是他15岁习字时抄写,一次是在康熙三十二年,当时其祖母孝庄太后身染重病,为了给孝庄太后祈福,表达自己的一片孝心,他又精心抄写一遍《金刚经》。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说:“《金刚经》比我的命都还珍贵!”
4、《人类简史》
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从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主要讲述了当今人类共同的祖先“智人”10万年的进化发展历史,分三个阶段展开论述: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通过认知革命,智人发展出语言和虚构的能力,从东非一个小族群,逐渐席卷全球,替代其他的人类物种,登上食物链顶端;通过农业革命,驯化植物和动物,不断集结形成更大的部落和城市,构建起秩序、文化,实现全球性的融合与统一;通过科学和工业革命,不断探索和发现未知,掌握新的技术和能力,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财富,成为世界的霸主。读这本书,见微知著,让我们可以从整个人类的高度去看待生命和人生,更加全面深刻地明白人生的哲理。
5、《思考,快与慢》
这是一本关于决策、思维与行为的经典之作,由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著。该书主要探讨了人类思考方式中的两种模式:系统1-快思维,也被称为直觉思维或自动思维,是一种快速、直观和非常自动化的思维方式;系统2-慢思维,也被称为分析思维或深思熟虑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缓慢、有意识和深入的思考方式。卡尼曼通过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了这两种思考模式在我们日常决策中的作用和影响,阐述了非理性,才是我们大多数行动的依据。所以在重大决策上我们不要相信直觉,快慢结合的方式更科学思维,做出决策。
6、《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经典著作。在书中,作者勒庞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了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独立的思考能力也会丧失,无意识的群体人格得势,思想和感情在彼此的暗示和相互的传染中很容易找到一个共同的方向,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
换而言之,便是人从众,就是羊群效应随大流。这个解释了为什么一个人可以做出理智的决策,但是一群人或许选择错误的方向。
《乌合之众》也成为群体心理学的奠基之作。深刻影响了弗洛伊德、荣格、托克维尔等学者。懂得群体心理学,就像拥有一道强光,照亮了许多历史现象与经济现象,比如很多企业很难活过人的寿命等。没有它,这些现象就很难看清。
7、《国富论》
《国富论》是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的一部经济学创世巨著,全称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这部书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且对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斯密在书中对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人类首度针对政治经济原理进行逻辑严谨的科学论证。
亚当·斯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学体系,包括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以及市场、政府、道德等经济问题。通过对国民财富形成和分配的深入研究,揭示自由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他认为,只有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经济才能得到最优发展,资源才能得到最优配置,从而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除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亚当·斯密在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劳动分工、市场交换、货币和价格等问题。他指出,劳动分工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市场交换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重要手段,而货币和价格则是市场交换的基础。这些理论至今仍然是经济学的基础,被誉为推动世界历史进程的十大著作之一。
8、《穷查理宝典》
《穷查理宝典》是一本集结了查理·芒格智慧与投资经验的书籍,由彼得·考夫曼编辑。是一本关于如何思考和决策的书。书中,芒格分享了他对于投资、生活和学习的深刻见解,以及如何通过跨学科的思考来解决问题。他强调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在决策中运用心理学、经济学、物理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原理。
芒格的智慧不仅限于金融领域,他的多元思维模型和反向思维策略,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和生活方式。他认为,要做出明智的决策,就必须从多个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不是局限于单一的学科视角。这种跨学科的思维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也能够提高我们的决策质量。在书中,芒格还提出了“不做”事项清单的概念,强调了避免错误的重要性。这种反向思维策略,是芒格投资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芒格还强调了与优秀人为伍的重要性。他认为,如果你想要变得聪明,那就和聪明的人在一起。
查理·芒格于2023年11月底去世,作为合伙人的巴菲特在一份声明中写道:“如果没有查理的灵感、智慧和参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不可能发展到现在的地位。”2024年巴菲特在致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信的开始,称芒格是伯克希尔的创立者和设计师。《穷查理宝典》深刻阐述了查理·芒格的投资哲学和生活智慧,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好书。
9、《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编著的一部管理学经典著作,1966年首次出版。这本书主要讲管理者如何管理好自己。“知识型组织中,每一个人都是管理者”,德鲁克对管理者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奠定了从行为角度研究管理者的现代领导学的学科基础。德鲁克认为,“卓有成效是每个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而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特征: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重要的事情;只做有效的决策。管理不在于知,在于行,在于结果。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张一鸣说:“德鲁克的想法促使我思考企业边界是什么,以及如何从外部视角衡量组织内部的交易成本。”
10、《干法》
《干法》被称为“日本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先生的著作,这本书2009年4月在日本出版,一经出版,就成为超级畅销书。
稻盛和夫先生结合自身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实践经验,通过个人修养、追求高目标、创造性地工作、人生方程式等方面阐述了人生价值、人生的意义、工作的目的、方法、境界。稻盛和夫先生以他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工作的意义与价值,让我们明白,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谋生,更是为了锻炼能力,磨练人格。这本书告诉我们,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才能发现其中的乐趣与成就感。它鼓励我们简单的事情认真完成,平凡的事情神圣对待,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将工作视为一种修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