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是作家林海音记录自己大约6岁到12岁在北京胡同里渡过的童年故事。内容以主人公英子的视角去看当时(1920年到1929年)北京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以孩子纯真的童心折射出底层人物的人性光辉,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好的童年能治愈一生。
底层人物的人性光辉
秀贞
6岁的英子是个活泼可爱胆大心细的女孩,她和父母、弟妹从外地举家搬到了北京的一个胡同里。
刚到没多久英子就遇到了被封建礼教和负心汉逼疯的年轻姑娘秀贞,尽管众人都知道秀贞是受害者、很可怜,但大家依旧轻视她,对她避之不及。
唯独英子以一颗稚嫩的童心看见了秀贞的善良纯粹,感受到了她的痛苦无助,甚至敏锐地帮秀贞找到了被其家人扔掉的私生女,也就是自己认识的朋友被养父母虐待的妞儿,促成了母女相认。
只可惜命运弄人,两母女刚相认便出了意外共赴黄泉。
小偷
英子在一次帮小伙伴到高高的草堆里捡皮球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在里面藏东西的青年。
青年告诉英子原本他的家庭条件不错,可早些年被败光了,现在家里要生活还要供成绩很好的弟弟上学,很多事他也很无奈,他不是坏人。
年幼的英子分不清好人坏人,她只是觉得眼前的人看着实诚,她也在学校见过青年参加弟弟的毕业典礼,便表示了理解。
后来,青年在街上被捕,英子才知道原来青年是一个小偷。
兰姨娘
兰姨娘是典型受封建社会荼毒的妇女,命很苦,3岁就被母亲卖了,20岁时被迫嫁给了60多岁的丈夫做姨太太,她受不了家里的算计欺辱便跑出来投靠了英子家。
原本英子很喜欢她的漂亮时髦,但当英子发现父亲对兰姨娘存了心思,正在孕期的母亲除了嫉妒根本没有别的办法时便开始厌恶她。
为了捍卫家庭的圆满和睦,英子故意撮合兰姨娘和父亲的好友德安,使两人互通心意并携手离开。
在整个过程中英子也意识到兰姨娘褪去了浓厚的脂粉味儿,在德安的影响下转变为了新潮女青年。
奶娘宋妈
奶娘宋妈有一儿一女,因为家里穷,丈夫经常打骂她,她受不了便出来找活儿干赚钱。
不谙世事的英子问宋妈为什么不管自己家的孩子,要到别人家照顾别人的孩子。
宋妈说,不是每个人都有英子那么好的命。
确实,在旧社会有很多贫苦人家的孩子都是被疏忽的,能平安长大都不容易,更别提其他了。
老实的宋妈把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全部给了自己不学无术的丈夫,嘱咐其照顾好家里和孩子。
可无良的丈夫却只知道挥霍钱,不仅害死了儿子,把女儿随便送了人,还将这些事瞒了两年之久。
宋妈知道真相后没有真的责怪丈夫,最后甚至还跟其回家打算重新生孩子再出去打工。
她骨子里的逆来顺受是当时很多底层妇女的缩影,其淳朴、吃苦耐劳,对主人家的真情实意让英子记忆深刻。
爸爸
英子的爸爸有留学的背景,其兄弟在当时的北京大学教书。他的思想开明,在英子6岁时便把她送到了最好的小学,并嘱咐英子要认真努力地学习。
要知道在1920年代的中国,那时候还是民国北洋时期,大众思想偏腐朽,即便是富贵人家也普遍重男轻女,能如此重视女孩子的教育实属难得。
英子的爸爸对朋友大方,对仆人温和,对她也不严厉。唯一一次动真格打她是因为她冬天怕冷赖床想逃课。
挨完打的英子被父亲找马车送去了学校,他不放心也跟了过去,一边安抚英子的情绪一边给她讲道理,告诉她,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从此,英子再也没有迟到过,并且一直好好学习,在小学毕业的时候成为了优秀学生代表。
也是在那一年父亲因病去世,英子感到了作为长女的责任,也意识到自己的童年结束了。
美好的童年能治愈一生
有人说,英子的童年是苦涩的,有太多的离别和伤痛。
可在我看来,英子的童年有不少的收获。
秀贞错付终身让她看到了不良爱情的苦果、妞儿被养父母虐待让她对比之下更珍惜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小偷的被捕让她知道即便生活不易想不劳而获也要付出牢狱代价。
而兰姨娘思想的进步对比奶妈的逆来顺受,也让她明白不同的选择会造就完全不同的人生。
当然,对她影响最大、最有益的还是她温暖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开明。
不仅体现在家里坚持让她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更重要的是每一次她在精神上受到刺激、感到受伤时,父母都是尽心竭力的给予她陪伴和理解,从来没有指责或伤害,只有适当的引导并鼓励她自己多思考多感悟。
因此,英子在回忆童年时,没有怨怼,更多的是怀念和感恩。
她觉得自己良好性格的养成和思想上的成长离不开精神上美好童年的滋养和给予她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