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错过的20种好书推荐!

时间:2024-09-26 10:00:59

《张医生与王医生》,伊险峰、杨樱著,文汇出版社2021年11月第一版,68.00元

这是一部双线索、多侧面的非虚构佳作,聚焦两位70后沈阳医生的家族往事、成长历程、事业发展。两位资深媒体人出身的作者对于沈阳这座城市(亦涵盖更为宽泛的东北地区)一个多世纪以来沧桑变化进行回溯、透视、讲述。闯关东、日据、苏联援建、社会主义建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转型市场经济,这些关键词在书中都有涉及。两位主人公都出身自普通工人家庭,在近三十年中国社会巨变的大背景下,他们的成长、求学、就业直到实现某种意义上的“阶层跃迁”,其中的个人奋斗与时势推力成分、其间的过程与细节相当耐人寻味。作者在前期搜集大量资料,采访几十人,显示了扎实的资料整合取舍、叙事节奏拿捏的功力,对二位医生的人生历程详述、审视的同时,也提供了近距离观察、了解当代东北变革的生动文本。

《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法]皮埃尔·克拉斯特著,陆归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9月第一版,98.00元

本书是相当纯粹的民族志著作,却有着从第一页就吸引读者看下去的叙事魔力和文字魅力。本书作者是师从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的法国学者克拉斯特,曾在南美诸多部落生活、考察,巴拉圭密林中的瓜亚基部落是其一。上世纪六十年代,作者进入该部落,与瓜亚基人朝夕相处,本书的缘起和内容由此而来。书中以人类学、民族志学者的姿态,系统、详尽、严谨又不乏感性地记录了瓜亚基人的生死、成长、婚育、祭祀、劳动、规则等等,反思外来者的俯视、猎奇视角,摈弃道德偏见,也把握了学术研究田野调查分寸,尽可能客观地为这个日渐衰微的群体“造像”,在字里行间的人情味中体现他对考察和写作对象的理解。随着时间推移,本书越来越显示出难得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力,它是民族志写作的某种典范,也是难以企及和超越的标杆。

《沙漠与餐桌:食物在丝绸之路上的起源》,[美]罗伯特·N.斯宾格勒三世著,陈阳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8月第一版,89.00元

过去,我们通常认为,在植物驯化、农业起源方面,相比西亚、东亚和南亚,中亚并没有多么重要。但新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刷新了我们的认识:中亚或许不是很多重要农作物诞生之地,却是其在欧亚大陆传播开来的孔道和枢纽。近年来,国际学界对此展开深入研究,植物考古学家斯宾格勒三世就是其中的一位重要学者。在本书中,他依托植物遗传学和植物考古学,并参考各种历史文献,为我们复原了数千年以来食物在丝绸之路上起源和传播的图景。其中涉及黍、粟、稻米、大麦、小麦等谷物,葡萄、苹果、桃等水果,以及坚果、蔬菜、香料、油料、茶叶,等等,梳理了它们起源、传入或传出中亚的过程。藉此,本书也展现了丝绸之路上物质和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丰富了我们对丝路历史的认识。

《跟动物交换身体》,[日]川崎悟司著,董方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21年9月第一版,49.80元

动物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在漫长进化过程中,鸟类何以飞翔?龟壳到底是身体哪个部分?大象的鼻子怎么那么长?……这些孩子感兴趣的问题,成人也未必清楚。日本古生物研究者、插画家川崎悟司在这本动物科普读物中,分别列举了爬行类、两栖类、哺乳类、鸟类的乌龟、青蛙、大象、长颈鹿、火烈鸟等动物,以全新视角,将动物身体的诸多奥秘以独特形式揭示出来——先用准确的生物学、解剖学知识图文并茂介绍某种动物身体特点,再用插画方式将之“变身”为具有动物身体结构的人,画风幽默、生动,超现实又一目了然。试想,一个人如果长着龟甲或鳄鱼嘴会是什么样子,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成为富有代入感的动物知识传递载体,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体会动物身体结构的精妙,惊叹自然之美。

《虎伢子》,董宏猷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21年7月第一版,35.00元

原始森林、郑家大屋、长明灯;守林人、民间郎中、“通灵”的张三妈;男孩冬笋和小伙伴在山林野地中肆意奔跑,童年在无忧中疯长。然而,不谙世事的孩童也会遭遇人生不如意。对比县城的四爷爷家,山林生活艰辛困窘;一场重病,和最好伙伴柳叶的别离。时光洪流中,孩子褪去了稚气。质朴的叙述,诗意的渲染,多义的象征,让作品始终处于一种诗意状态中。其童话般的山林意象和神秘的传统伦理,是充满张力的艺术符号,让整部作品呈现出飘逸的浪漫气质和内在的生命震撼力。书中的“爷爷”,毅然从繁华城镇回归山野守护“长明灯”,其“山林守夜人”形象喻示着城市文明再繁华,山野始终是他们的精神归宿。时间的流动和永恒,在山野中得到完美体现。在时间长河中,依然需要拱卫人类最纯真、朴实的精神内核,遵从自然规律。

《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罗志田著,商务印书馆2021年10月第一版,39.00元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罗志田先生此书研究的是一个类似的问题:“在朝廷没有过分倒行逆施的情形下,何以会发生(辛亥)革命?”“朝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推行全面改革之时,而革命却能较为轻易地速成,改革与革命的互动,究竟是一种怎样紧张和冲突的竞争关系?”本书上溯辛亥革命前十年,对上述问题作了探究。

《乡里的圣人:颜元与明清思想转型》,王东杰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10月第一版,68.00元

本书追索明清思想转型的要角、清初北方思想家颜元的生命史,寻绎其心理、情感和身体的经验如何滋养并型塑了他的思考,并试图展示那些在今人看来也许是“陈腔滥调”的儒家理想,如何对一个人产生深刻的意义冲击。本书不是从传统的哲学史的角度切入,而是从思想史、生活史相交融的角度展开,如运用“心理史学”揭示颜元的学术思想与其身世和人伦处境的渊源关系;用身体和疾患经验解释颜元的气质论;关注乡人如何记忆、言说甚或想象颜元作为“乡里的圣人”的形象……方法和结论均有独到之处,予人启发。

《庄子讲义》,陈引驰著,中华书局2021年9月第一版,58.00元

从1993年在复旦大学任教起,陈引驰先生就开始讲授《庄子》,2002年起更开设了“《庄子》精读”课。本书即源于作者的课堂讲授,第一版书稿形成于2005年,2016年曾作修订,这次的新版增加《引言 道家老庄思想通说》,正文在全面校订的基础上,从“六讲”增加至“八讲”,作者“有关庄学的意见也得到了更充分的显示”。全书先讨论庄子生平事迹及《庄子》篇目、分篇、真伪等问题,然后是对《逍遥游》《秋水》《齐物论》《养生主》等篇章的文本细读,最后讨论汉代、魏晋庄学流变中的一些问题。无论词语、文句的疏通,结构、文脉的梳理,还是《庄子》思想的阐发,均旁征博引,论述绵密,胜义纷呈。

《瓷器中国》,陈克伦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8月第一版,118.00元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中国文明的一大象征。坊间关于中国瓷器的书很多,但像本书这样由业内资深专家撰写、面向普通读者、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的作品仍属少见。陈克伦先生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原上海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本书中,他根据釉色和色彩将中国瓷器划分为青瓷、白瓷、黑瓷、高温颜色釉瓷、低温颜色釉瓷、釉下彩瓷、釉上彩瓷等七个类别,缕述各类瓷器的历史和工艺,也论及海上陶瓷之路等话题,并配有三百余幅高清彩图。中国瓷器文化的博大精深,获得精彩呈现。

《杨振宁访谈录:百年科学往事》,季理真、王丽萍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9月第一版,89.80元

2016至2019年间,季理真(数学家、美国密歇根大学数学系教授)对杨振宁教授作了八次访谈。从数学到物理学,从数学家到物理学家,从他们的伟大工作到他们的浪漫生活,从学术上的亲密合作到互生嫌隙等等,话题无所不包。本书就是这八次访谈的记录。杨振宁和冯•诺依曼、什么是青春、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数学家的人数估计、数学的永恒美和物理学变迁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和邓小平、数学和宇宙同时产生又独立于宇宙、陈省身和华罗庚之争对中国数学的影响、杨振宁为何没有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两百余个话题,呈现了杨振宁对科学以及很多人和事的看法,弥足珍贵。

《张伯驹年谱》,靳飞编著,文津出版社2021年9月第一版,88.00元

作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张伯驹一生跨政治、金融、文化等多个领域,研究难度很大,生平事迹颇多不明之处。本著是靳飞先生多年心血的结晶,参考书目近300种,探赜索隐,排比考证,以年谱的形式为复杂的一代名士留下可资信赖的历史资料,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同时问世的作者的另一本书《张伯驹笔记》(文津出版社2021年9月)以随笔形式讲述张伯驹的家世、交游、生平事迹等,亦特别值得一读。

《流动的丰盈:一个小区的日常景观》,徐前进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21年9月第一版,68.00元

这是一位历史学者的写作实验。他以自己居住的小区为重点,记录那些不间断流动、不会进入历史档案的景观、人物和语言,将其纳入未来的史学视野中。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身边的景观正在迅速消失,非虚构成为了留住景观状态的写作方式,它不仅是一种及时的记录,也是为未来留下可供参考的样本。重复并不平庸,琐碎亦有意义,在捕捉流动性的意义上,人人都可以成为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

《阳光之下》,肖仁福著,团结出版社2021年10月第一版,76.00元

作家肖仁福深入反腐斗争一线,以纪检监察机关案件侦办为脉络,成功刻画了一批纪检监察干部的形象,通过对他们与腐败官员较量过程的逼真描写,展现了纪检监察人的忠诚、担当、英勇和智慧,并将反腐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体现得淋漓尽致。评者认为“《阳光之下》是一部难得的‘教科书式’的反腐败小说力作”(中南大学文学教授阎真)。

《冬日花粉:休斯文集》,[英]特德•休斯著,[英]威廉•斯卡梅尔编,叶紫译,广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9月第一版,89.80元

这是英国诗人、评论家特德•休斯的随笔集,作为上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英美诗人之一,休斯在这本文集中展现了他对于诗歌乃至文学的深刻看法,对于莎士比亚、济慈、狄金森等位列世界经典殿堂的诗人作品,以及诸多当代诗人诗作,他都在文章中表达了基于诗人感知、评论家理性的评析。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关于休斯的妻子、美国诗人普拉斯的篇章,因为作者的独特身份,这些文章可谓走近普拉斯诗歌世界的难得路径。书中也有不少诗歌话题之外的文章,涉猎很广,但同样能够借此领会到休斯在写作与文学观念上的更多面向。

《不安之夜》,[荷兰]玛丽克•卢卡斯•莱纳菲尔德著,于是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年8月第一版,63.00元

十岁的雅斯问上帝:“非要带走我的兔子吗?不可以我哥哥马蒂斯去换吗?”然而,马蒂斯真的死了,死于一次意外。这个有虔诚宗教信仰的农场家庭由此陷入风雨飘摇之中。信仰的禁忌被突破,欲望的尺度被超越,人与动物的界限模糊了……这部2020年国际布克奖获奖之作从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讲述这个故事,语调怪异而阴沉,讲述的内容令人不适和不安,带来令人震惊的阅读体验。

《流浪者旅店》,[荷兰]塞斯•诺特博姆著,杜冬译,译林出版社2021年9月第一版,68.00元

一部优秀的旅行文学,除了作者游历世界的见闻、眼界,还要有风景、人文之外的知识扩展和深入思考,荷兰旅行作家诺特博姆的这部作品就符合这样的标准。《流浪者旅店》是作者对自己行走意大利、德国、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经历的记录,也是对所经之地历史、文化、民俗的介绍、阐释,在感性、优美的叙述中,也包含文学、历史、社会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病人家属,请来一下》,王兴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年9月第一版,48.00元

本书是一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为癌症病人家属写的书,通过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故事,解答了癌症病人及家属普遍会有的疑问和困惑:如何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要不要告诉家人他(她)得癌症了?如何决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钱?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癌症?掌握哪些护理技巧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早日康复?如果大限来临,应该做些什么准备?……与其说这是一本科普书,不如说是从医生朋友的角度给出的真诚建议。

《昨天堂》,严明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1年8月第一版,158.00元

摄影家严明的作品总是贴近现实,定格中国社会的种种面孔、风物,在写实中呈现艺术质感,在艺术表现力下蕴含着强烈的人文情怀,这部他最新的摄影作品集秉承了这些特质。集中收入他2007年至2021年间拍摄且未正式结集出版的108幅作品,这些纪实人像、景物冷峻、诗意、写实而浪漫,也有一些魔幻,带有某种时代印记和空间标志,具备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一颦一笑、一草一木,都传递着拍摄者的情感温度。

《追逐那声音:莫里康内口述自传》,[意]埃尼奥•莫里康内、[意]亚历山德罗•德罗萨著,邵思宁译,中国友谊出公司2021年9月第一版,90.00元

《天堂电影院》《荒野大镖客》《海上钢琴师》《一代宗师》……这些中外名片的原声音乐哪怕脱离电影本身也是音乐杰作,它们都出自享誉国际的意大利电影配乐大师莫里康内之手。本书即是这位佳作等身、获奖无数的艺术家的口述自传。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与莫里康内对话的意大利青年作曲家德罗萨不仅是音乐专业人士,与传主亦有着亦师亦友的关系,本书即源于他和莫里康内跨越多年的交流,话题涉及传主的成长、艺术创作、与诸多导演的合作、对音乐与人生的种种看法,等等,内容厚重,信息量大,是了解莫里康内创作背景和精神世界、艺术观念的难得文本。

《寻找声音的女孩》,殷健灵/文,[英]郁蓉/图,贵州人民出版社2021年6月第一版,46.80元

两岁那年,一场疾病把声音从女孩小米的世界中夺走,她从哭泣、绝望,到用心灵感知这个世界——地面的颤动,暖风拂过脸颊的柔软,水波流动的温柔……这是一部充满温情和散文气质的图画书作品。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作家用情感的饱满,艺术的节制,叙述了人面对苦难时的勇气与高贵。画家独具匠心地选择了非写实风格,根据叙事或情感表达的需要,对图画的叙事空间做夸张、变形与重组等,营造不同于现实的想象空间,呈现出明显的书写内心倾向的效果。作品从开篇的黑色到越来越明亮温暖的色彩,到最后一页的五彩缤纷,唤起了读者从压抑到欢快的层层递进的情绪,与故事的内在意味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