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造就辉煌——读《钢铁是怎样炼成》有感
故事的开头,一位鲁莽顽皮的少年。
故事的结尾,一位坚毅从容的革命战士。
于是满纸洋洋洒洒便是他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一生。
轻翻开书本,保尔•柯察金向我们走来。在他所走过的短短二十几年里,有太多太多的磨难与艰辛。
命运从一开始就戏弄这个孩子,即使迈出的每一步皆是挫折,保尔也依旧坚定不移地、满怀希望地活下去。成为红军战士后,保尔几次在战争中负伤,但他凭着自己的顽强不屈与惊人的毅力,从死神手上死里逃生,化险为夷。然而命运总是先给他一颗糖,再甩他一巴掌,就在他成为受人尊敬的,坚毅果敢的共产党干部时,就在他要为党和国家继续做贡献时,他因种种原因留下的疾病开始发作:瘫痪、双脚失去知觉、双目失明……面对这些,他依旧平静如水。就连他煞费苦心所写的小说原稿丢失时,他也没说什么,只是让一切重新开始。
命运所显示给他的一切粗厉与残酷,也磨灭不了他对党那不可熄灭的热爱。即使自己在疗养院,即使自己瘫痪在家,他还是在为组织贡献着,就像他说“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你们就不能叫我离开党!”这是一种多么炽热的情感啊!最终,他成功地砸碎了生活的铁链,开始了新的人生,成为了自己儿时渴望成为的勇敢的革命战士,让自己的生命熠熠发光。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本质后依旧热爱生活。”保尔就是如此。
保尔坚定顽强的高大形象,将我衬得十分渺小,在学习与生活中,我遇到难题,就只想放弃,不愿思考;一次考试失利,就灰心丧气,厌倦学习;身体不适时,就会因为难以忍受病痛而痛哭……面对这些困难、失意、挫折,我选择了逃避放弃,那我的生命之花将如何绽放?不,不能这样,我应该向保尔学习,把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当作一种磨炼,坦然面对,努力做好,勇敢无畏地去迎接暴风雨,永不放弃梦想,执着地追求。我,终于做到了--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会仔细分析原因,查漏补缺;遇到不会的题目,我会仔细思考,攻坚克难;面对病痛,我会微笑着与它和解,打起精神……
谢谢你,保尔,让我学会笑着与苦难斗争。
苦难辉煌,一次又一次的跌倒再爬起,你终成“钢铁”。你那坚强不屈、乐观豁达的精神就像一道光,拯救着濒临绝望的灵魂。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就让我们跟随保尔•柯察金同志的脚步,一步步从苦难走向光明,让灵魂熠熠生辉。(许姝涵)
教师点评:
文章突出体现了读后感的“感”,紧扣“苦难造就辉煌”这一“感点”展开,对名著人物的感受不停留在浅层的陈述上,聚焦对人物的评价、自身的体验和思考,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深刻!
《朝花夕拾》读后感
坐在藤椅上,花丛中发出的芳香,轻轻地弥漫身旁,我捧起《朝花夕拾》,品读着从字里行间散发出的独特纯真,随着那一片片幻想云彩,飘过久违的世界。
鲁迅先生是一个幸运儿,但同时又是不幸的儿子,他生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却可以静静地听游蛉低唱,可以在百草园中无忧无虑的玩耍,可以在白雪飘飘的冬天捕鸟……但同时,他也承担着超越那个年龄的责任:小小的年纪便得学着放弃,不能畅快地玩耍,要学着去背那些所谓的经典:《鉴略》《千字文》《百家姓》,要去寻找各种稀奇古怪地药引子……他还得痛苦地承受父亲逝世的打击,用小小的肩膀担起家庭的重担,快要成为一家人的顶梁柱。
或许,正是因为那个黑暗动荡的时代,才成就了当时的鲁迅。他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思考,学会了生活,这些也教会了我成长。
《朝花夕拾》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许多情节我会一辈子记得:像《狗猫鼠》一文中,幼年的鲁迅只因为妈妈说了句“隐鼠大概被猫吃了吧”,便开始对猫痛下狠手,见猫就打,读来确实让人忍俊不禁。有些地方,鲁迅先生虽然写的是“喜剧”,可细细品读之后却能发现淡淡的苦涩,那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童年在渐渐离我们而去,总有一天会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可它却会永远留在我们那一段段琐碎的记忆里,在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闪闪发光。虽然只是点点滴滴,却能照亮你我前行的路。更多作文请搜索“云语文”公众号。在如今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不如让我们停下匆忙追赶的脚步,找一个微风徐徐的午后,捧起这本《朝花夕拾》,去感受那被我们遗忘在记忆深处的童年。
起风了,轻柔的风中夹杂着花香,书页在膝盖上轻轻的翻动,我看着花园里姹紫嫣红的花,又想起了那充满趣味的百草园……
《骆驼祥子》读后感
北平、战乱、压迫、人力车夫、祥子,还有命运、抗争、梦想和泡沫,读完《骆驼祥子》后这些场景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所有的词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坎坷又充满京味儿的故事,让我读后心久久不能平静。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从农村来城市打工的祥子的故事,祥子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他既年轻又有力气,不吸烟、不喝酒、不赌钱,他的理想是买车,一辆普普通通但属于自己的车。他的梦想实现了,虽然这个梦想让他苦干了三年。他非常珍惜这有车族的日子,不畏寒冬酷暑,日晒雨淋,为了梦想穿梭在北平的大街小巷。所以,人有梦想才会有取之不竭的力量。现在的北京有多少个像祥子一样的北漂?为了梦想背井离乡、挥洒汗水,努力飞奔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可好景不长,抗战时期,北平一团乱,祥子一不小心就被命运闪了一下腰,他被宪兵抓壮丁了,他全部的寄托——车,也被夺走了。但他很快从军营中脱离出来,贱卖了宪兵的三头骆驼,租了一辆车又开始拼命拉车、攒钱,准备凑够了钱再买新车,可幸运女神看不见这个臭拉车的,他再一次被命运戏耍了。干包月时,祥子呕心沥血攒的钱被孙侦探搜去了,他的希望又一次破灭了。
第三次拥有自己的车是与虎妞结婚后,磨破嘴皮说动虎妞买了一辆车。可命运像魔鬼一样对祥子纠缠不休。虎妞难产死了,为了给虎妞安葬,祥子被迫卖了车。接二连三的打击使得祥子堕落了,变得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样样精通,他厌恶拉车,厌恶劳动,被那个社会逼得不想站起来了!
我觉得当自己遇到难关时,就是上天给自己的一个最好的机会,如果你放弃了,你将一落千丈,甚至是“失去自己”成为“野兽”。但是,只要你在危急时刻坚强,那你将会收获老天给你留下的巨大财富。哈哈,如果这话被祥子老大爷听到了,一个世纪以后的毛头小子在这儿对他评头论足,会不会气得跳起来找我吵一架呢?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一个坚强倔强的人,用双手开拓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一个勇敢无畏的人,用智慧创造了自己传奇的一生。他,就是鲁滨逊。
——题记
我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受益匪浅。
《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被誉为“英国与欧洲小说之父”的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创作的。在笛福笔下,鲁滨逊是一个勇于开拓、积极进取、敢于冒险的英雄人物。
出身商人家庭的鲁滨逊,因为向往充满冒险与挑战的航海事业,毅然舍弃舒适的生活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后来在一次风暴中,鲁滨逊被海浪抛到了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在那里度过了长达28年之久的漫长而艰辛的孤岛生涯。
鲁滨逊被抛在荒岛上时,不但没有惊慌失措,丧失对生活的期望,反而拥有乐观的精神。这是常人无法做到的。被卷入海浪的那一刻时,如果是我,早就对存活没有希望了,还怎么谈得上用乐观的心态面对孤寂漫长的孤岛生活呢?
鲁滨逊用冷静的心态,从对立面思考问题,万事都想的非常周到。当我读到鲁滨逊与野人较量时的那一章时,对鲁滨逊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如果换成是我,可能早就躲在堡垒里,不敢出门活动了。更何况大胆的与他们战斗呢?作者在写与野人战斗时用了很大的笔墨。主要赞颂了鲁滨逊 善于指挥、勇于冒险、勇敢开拓的品质。在鲁滨逊率领船长和水手们向野人发起进攻时,就像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般让我敬佩,仿佛能从文字中体会出鲁滨逊那英雄的气概。
通过读《鲁宾逊漂流记》,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有韧劲,会冷静地思考问题。鲁滨逊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经历的都是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而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那些琐碎的小事,又算什么?我们要学习鲁滨逊坚韧不拔、乐观勇敢、积极进取的精神,要学习鲁滨逊的做事方法:三思而后行。这也是他在流落荒岛时的精神成长。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生活中,无论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不要放弃希望。要有一颗必胜的心,比别人多一些坚持,多一些思考,多一份努力,我们就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红星为何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完成《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领袖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
斯诺在著作这一篇伟著作时,国内外的局势也是在不断变化,其国内的变化:红军长征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达成、西安事变等,除了国内的变化,国外的局势也在发生改变:其中有西班牙内战爆发;德国和意大利签订《柏林协定》,形成“柏林一罗马”轴心;除了这还有富兰林·德拉诺·罗斯福再次当选美国新总统等等,这都代表着这个时期国内国外的动荡不定,也正是这种多荡不安的局面等客观原因:让斯诺对中国革命热切的了解,从而铸就了这一篇巨著。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接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影响着成千上万的中国青年,激励他们走上革命道路。
读经典,播撒古籍的种子——读《经典常谈》有感
在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名叫《经典常谈》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散文家——朱自清。
朱自清不仅是在新诗和散文创作上具有伟大成就的文学大家,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典文学有深入研究的学者。《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钱伯城先生评价过这本书:“书中随处可见那一时代学者共有的严谨的治学方法,并不时闪现真知灼见。他的文化观,历史观,不拘守一家之说,新旧兼容,通达平和,足以给后学者有益的启示。”
我还摘抄了一些句子:比如写战国时期的说客:“他们的说辞却不像春秋的辞命那样从容宛转了。他们铺张局势,滔滔不绝,真像背书似的;他们的话,像天花乱坠,有时夸饰,有时诡曲,不问是非,只图激动人主的心。”
像这样生动传神的精彩笔墨,书中还有不少,这可以让读者能够饶有兴趣地了解一个时代、一个群体或一类作品的风貌。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的序言中写到,他写这部书,是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
这正是朱自清在书中寄予的殷切希望。这就是我在寒假时所看的一本经典的书——《经典长谈》。
每个人都在取经的路上——读《西游记》有感
《西游记》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神话小说,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每每读到其中描写战胜妖魔鬼怪的句子总让人回味无穷。
《西游记》描写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历程,虽然路途艰难险阻,遇到了无数次的困难,但他们师徒四人总是能化险为夷。从这本书中,我们能得到很多启发,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勇于面对,善于思考,还要学会向别人寻求帮助,这样才能尽快地解决问题。
这本书里人物很多,但主要描写的是唐僧、孙悟空、沙僧、猪八戒师徒四人。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特点。唐僧,善良淳朴但又是非不分。一次他误会悟空打了“人”,把他赶回了花果山。孙悟空,勇敢无畏、率直。每次遇到妖怪总是冲在最前保护师傅。沙僧,任劳任怨、老实。取经途中,他一直背负着行李,从未抱怨过累。猪八戒,憨厚,好吃懒做。只要遇到能给他说吃的人,总相信他就是好人不假以思索。
在这四个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沙僧,书中并没有用很多笔墨来特写沙僧的形象,但我觉得他老实、坚强善良,任劳任怨的精神好像与我有几分相似,我要学他身长上的坚强不屈,完成一件事情的途的品质中不懈怠,不抱怨来完善自我。然而,他们师徒四人最终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完成取经。他们一路上有欢声笑语,有磕磕绊绊。这是他们应取得的成果。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还有个最大的感受,就是书里的故事情节非常精彩,作者吴承恩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写出了这样神奇和奇妙的神话小说,而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书中的人物呢?
取经之路注定艰难,但却是每一个人的必经之路。
昆虫也有双面性——《昆虫记》读后感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探索精神是其中最灿烂的一枝,一直以来,人们用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不断探索人类未知的领域,开拓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法布尔对于昆虫世界的探索,更加证实了这一真理。
《昆虫记》的内容生动有趣,讲述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它是由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耗尽28年写成的,是一部语言幽默、笔触细腻的昆虫史诗。
关于蝉的一则寓言家喻户晓,蝉夏天不收集食物,而蚂蚁辛苦地储存过冬粮食,结果冬天蝉饥肠辘辘地乞讨,但还是冻死了,在这本书里,事实却截然不同,它从不需要依靠别人的施舍生活,反而蚂蚁却是“强盗”,在人们眼中,苍蝇是传播细菌的始作俑者,可谁知他是一位自然的清洁工。
萤火虫看上去弱不禁风,但胆量大,蜗牛的个头比萤火虫幼虫大一百多倍,却敢与蜗牛较量,使它成为昆虫里个头最小的食肉动物。蜗牛虽然爬行速度缓慢,但在舌头上长了1.4万颗牙齿,它们糟蹋棉花,偷吃蔬菜,破坏农作物,可厉害得很,可是地地道道的庄稼害虫。但萤火虫却有一套捕食它们的本领,它用针头一样的嘴巴,在蜗牛身上轻轻地敲打几下,是在给蜗牛打麻醉针,连打几针后,蜗牛变得迷迷糊糊失去知觉,最后瘫痪不醒,然后又狠狠地给蜗牛注射消化液,此时蜗牛的皮肉开始化成肉汁,于是萤火虫呼朋唤友,大家兴高采烈地围在蜗牛周围,一起将试管般的嘴巴插入蜗牛身体里,津津有味地吸起来,享受一顿大餐。
螳螂又叫先行者,它是南方的一种昆虫,与蝉一样,很能引起人的注意。农夫看见它半身直起,在阳光灼烧的青草上,态度很庄严,轻纱似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曳着,前腿形状如臂伸向半空,好像在祈祷,在无知的农夫看来,像个女尼,所以后来就被称为祈祷的蟑螂。
它那高举着的手臂才是最可怕的利刃,它捕食时是凶猛如饿虎,残忍如妖魔,它专吃活的动物,看来在它温柔的面纱下,隐藏着十分吓人的杀气。如果说螳螂的大腿像是两排刀口的锯齿的话,那它的小腿可以说是两排刀口的锯子,生长在腿上的锯齿要比长在大腿上的多很多,小腿锯齿的末端还生长着尖而锐的钩子。更多作文请搜索“云语文”公众号。平时在休息,不活动的时候,这个异常凶猛的昆虫,只是将身体蜷缩在胸坎处,看上去特别平和,可只要有其他昆虫从它身边经过,它都会立刻原形毕露。
《昆虫记》教会我们许多关于昆虫的知识,我喜欢从中了解每一种昆虫妙趣横生的生活习性。它在表现虫性的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反观了人性。昆虫的双面性,对应着人性的双重性,甚至多面性。
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它作为科学百科的严谨,也感受到了它作为文学著作的生动,这本书体现出作者不断探索和求实的科学精神。
如星星般闪耀的人——读《名人传》有感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他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一些,恶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贝多芬的头上:他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只有写信向朋友哭诉。不但如此,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放弃过音乐。要知道面对这么大的困难,贝多芬却毫不动摇,这需要用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贝多芬用他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
罗曼·罗兰称他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背景,在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作者青年时奋斗的影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
那么,《名人传》又能给我们什么呢?我想,只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承受残酷的命运,努力向前。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