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以后读后感范文(都市青年迷失在午夜里的自我)

时间:2024-07-08 18:30:30

看来是个常客。固定的座位,固定的饮品,以深夜的都市为栖息之地,真实面目不明的众生中的一个。

——《天黑以后》

小纪念与大转变

2004年,村上春树55岁,自1979年凭借小说处女作《且听风吟》获得第23届群像新人文学奖以来,已经整整25年。为了给自己作家生涯25周年做一个小小的纪念,村上春树悄悄地发表了小说《天黑以后》。这部小说是村上引以为豪的都市小说。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在以往自己长篇小说从未使用过的的表现手法。《天黑以后》是村上25年来,第一部没有以“我”来写的小说。作品全篇以第三人称视角来写,似乎象征着村上在对一种写作形式的纪念、终结以及转换。村上春树曾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对此进行过解释。他说:“随着小说的篇幅和架构扩展开去,仅仅使用‘我’这个人称便有些憋屈气闷。

村上春树

午夜里的躁动

《天黑以后》这部小说并不长,作者自己将它称为中篇小说。这部小说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某天夜里23:56至次日6:52分左右,小说的每一章都以一个特定的时间作为标题。故事的主人公,即将去中国留学的浅井玛丽,因姐姐爱丽陷入长达两个月的“长眠”而感到不安,这天夜里独自一人在餐馆看书,巧遇了姐姐的高中同学高桥。与此同时,一位中国妓女在“阿尔法城”的旅馆内因故不能服务办公室职员白川,而遭其毒打。玛丽因为一口流利的中文,与高桥前去帮助解决问题。在这里,玛丽短暂邂逅了旅馆经理薰和因逃亡来到这里打工的蟋蟀等人,最后在这些人的影响下,玛丽决定回去帮助姐姐。

这部小说还有另外一条线:一直是家中“白雪公主”的浅井爱丽,从两个月前开始一直昏睡,陷入“长眠”。爱丽就读于私立教会大学社会学。因外貌姣好,从事平面模特和演艺事业。虽然和玛丽住在一起,但两人关系疏远。而妹妹玛丽一直希望能和比自己漂亮和优秀的姐姐拉近关系。在熟睡中的爱丽的房间里,电视机突然自己打开,里面一个戴着面罩的“无面人”始终观察着爱丽。画面诡异荒诞。


现实感的“恶”

《天黑以后》这本书出版后,关于他的主题普遍被人们理解为村上春树对现代社会中“善”与“恶”的理解,原因大概是村上在一次采访中所说的:“下回我想写既是象征性的又有细部现实感那样的恶。”文章中,中国女孩在日本遭遇职员白川毒打的情节,从中日之间在历史上的民族仇恨,加上村上春树本就是一位颇为亲中反战的作家这两点上来看,清晰直白地表达出了现实感的“恶”。

这种“恶”可以让白川在事后若无其事的去上班,当做什么也没发生过。作者对白川外貌的描写颇耐人寻味:“身高、体型和发型都极为普遍,在大街上走,碰头也几乎留不下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白川代表的是寻常的日本人,而这种“恶”是存在于“寻常日本人身上的一种恶”。

白川是一名软件开发员,干着枯燥乏味的工作,每天加班到凌晨,在家是位会给妻子买牛奶的好丈夫,为了生活苦苦支撑,压力巨大。晚上出来买春却不能如意,中国女孩就成了压力的宣泄口。白川的行为其实更像是一种发泄,白川的生活是多数日本人的生活。

人们白天“笑嘻嘻”,晚上“冷冰冰”,自我逐渐分裂,内心开始迷失。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只在白川一人身上,算是“正面人物”的蟋蟀和高桥二人,前者在小说中虽然没有明显的暴力行为,但是却继承着父亲身上的暴力基因,后者则因故逃难来到日本,不停地变换工作和身份,人人身上都带着天使和魔鬼两面,这种现实感的“恶”可怕的不在于自身的暴力性,而更在于它的普遍性


抽象化的“恶”

在另外一条线,浅井爱丽这方面,“恶”的体现更加抽象隐晦。浅井爱丽美丽优秀,从小就生活在聚光灯下,仿佛注定成为“人中龙凤”,却在两个月前突然陷入“长眠”。爱丽的命运从一开就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自由选择的缺失,与妹妹的疏离,爱丽最终选择了以“长眠”的方式进行逃避。

而熟睡的爱丽,并没有真正逃脱。戴着面具的“无面人”无时无刻不在电视的另一端看着爱丽。这是一种抽象的“恶”,没有形式,始终存在于社会中,让人无所遁形,每当夜幕降临,它便开始出现,它是隐匿于日本社会纵深处的一种“恶”。

对“无面人”还有另外一种解读,认为其代表的是日本的“右翼”,而爱丽则象征着以昏睡来麻痹自己的日本国民,“无面人”们企图在爱丽熟睡之际,将她拉入电视的这一端。这是极具政治隐喻的一种解读,与文中中国女孩遭遇毒打,而后中国男人要求白川道歉的情节有着某种程度的照应。

天黑以后,本是休息,调整身心的阶段,但是人们却没有睡觉。在小说中,随着时间的推进,夜晚渐深,人物反而更加活跃。这种本应睡觉却活动更加活跃的倒置设定,十分明显地表现出了在都市中的人愈加丧失作为“人”的自然属性,开始走向自我分裂的现象。但我想,从作者最后安排妹妹玛丽钻进姐姐的被窝企图唤醒姐姐的情节来看,村上对此还是充满希望的。就像结尾所说:

“天才刚刚亮,距离下一次黑暗前来造访,还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