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校都陆续地召开家长会。许多的家长会不是效果不佳,就是开成了批判会,让许多家长都犯愁。从网上找到一篇关于家长会的文章,希望能给我们启示: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报刊文摘》: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三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在第二次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她又振作起精神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高中毕业,儿子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那只信封上。(摘自《福建日报》作者刘燕敏)
我们感谢这位母亲,她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对孩子,应该多给他们一点理解,尊重,关怀,鼓励。该文短短的四段文字,从儿子在幼儿园写到了考上名牌大学,前后写了三次家长会,每次家长会母亲都会因儿子受到批评,但她都忍痛去鼓励儿子,从而使儿子获得自信心.儿子的成绩是母亲用爱换来的。
这篇文章,对于我们教师也是一个很大的启发,似乎,这篇文章中教师都缺乏一种鼓励与欣赏,一种心态的平和与耐心。对此,我想对家长会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是让每位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可爱的。召开一个家长会,把这么多的家长请来,是为了帮助孩子的。可以这么说,绝大多数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好,对自己的孩子充满希望。作为一个班级,如果采取对比的方式排名次,一定会伤及家长的自尊,对孩子一天天变得失望。学生水平有高有低,但是在家长看来,他的孩子是最可爱的,我们应该顺应这种心理,让鼓励与表扬成为一种武器。实践证明,你的实事求是、批评对于教育孩子来说,效果极差。让家长觉得孩子是可爱的,有一些办法,如评价学生的全面性,把孩子一些优点呈现给家长,这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多发现学生的亮点,而不要用一些考试的分数或者抽象的语言描述学生。
二是谈个人的见解要尊重家长的意见。一些教师谈起班内学生时,往往把学生问题归结于家庭教育,用优秀的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来暗示一些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习。这样很容易让家长产生心理反抗。家庭教育好孩子成绩就好,那还要老师做什么?如果孩子天资聪明,自学能力强,自制能力高,还要学校做甚?相信每一位孩子的家长都是爱孩子的,他们用自己的理解教育着孩子,只不过方法或者理念方面存在偏差而已,对于家长教育孩子的意见或观点,教师要在情感上予以认可,这样才可进行沟通与点拨。相信,教师对家长的教育是微不足道的,家长毕竟是成年人,思想已成熟,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如果因为有话语权而不顾家长的感受,最终家长会不再来参加家长会,或者故意通过其它渠道与你唱反调。
三是改变单一的教师主讲形式,让家长提高人气指数。传统的家长会是教师在上面讲,台下家长静静地听,效率较低,如果让一部分家长走上讲台,介绍自己家庭教育的体会,引发大家讨论,或者让家长对班级工作提一些意见或建议,效果更佳。相信通过这种方式,不会因此增加一些麻烦,却能够得到更多的理解。家长只有参与进来了,他们关注班级的一些事情,付之情感,孩子的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是要把家长的要求放在心上。每一位家长都对教师提出一些要求,比如孩子的成绩,学生之间的关系,老师对孩子的态度,等等。这些要求有时是很难实现的,但是老师要耐心对待,积极帮助,合理解释。你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家长对你的评价,并有可能通过孩子而影响你的教育效果。家长的要求,其实是社会对教育要求的一个缩影,是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可能有的教师觉得家长是强人所难,但是如果是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再高的要求也显得非常有必要。能否正确对待家长的要求,也是检验一位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