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若琴弦读后感题目应写什么(命若琴弦读后感)

时间:2024-07-12 13:00:25

史铁生说,人的命就像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琴弦脆弱,但有韧性,绷得越紧越可以弹奏出高亢的乐曲。心弦也要有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有了目的就有活下去的动力。

大半生都在轮椅上度过,一直与疾病作斗争的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给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瑰宝,将中国文坛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我们因《我与地坛》而认识他,《我与地坛》影响之大,文章之美,内涵之丰富,思考之深入,可见一斑。之后,他的生命之歌一直在弹响,在他的重要作品《命若琴弦》中史铁生告诉我们,人活着就得有一个目标,哪怕是虚设的目标也要有,有了这个目标,生命的琴弦才能拉紧,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也就够了。

《命若琴弦》的故事很简单,在莽莽群山中,有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靠说书弹琴为生,无所谓从哪里来,也无所谓到哪里去。老瞎子带着小瞎子一辈子东奔西走,只为弹断1000根琴弦,这样就可以拿到他师傅给他留在琴槽里治瞎眼的药方,看一眼自己从未见过的所生存的世界。一直到他70岁,终于弹断了1000根琴弦时,他欣喜若狂的拿着药方去抓药,却被大家告知那药方是一张无字白纸。

50年的苦苦追寻,50年心里唯一的希望,一切一切都瞬间坍塌。吸引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消失了,人生已经找不到任何的意义。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说,希望是个好东西,而且可能是最好的东西。很多目标,也许最终被证明是虚幻的,是不存在的,但是在那之前,这些目标和意义就是人活下去的信念,老瞎子守着一个虚设的目标,弹断了1000根琴弦就能抓药治好眼睛,最后发现这目标不过是虚设的,可是那时候他已经70岁了,之前的几十年,他弹琴有激情,说书有动力,就是因为这个虚设的目标在那里吸引着他,他要奔向那里。最后,他发现他努力了几十年的目标,原来是假的。

所幸,老瞎子在他生命即将枯萎时,明白了他的师傅留给他这张白纸药方的真实用意,他也给了小瞎子一个虚设的目标,甚至是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他告诉小瞎子,只有弹断1200根琴弦就可以拿到治好瞎眼的药方。他知道小瞎子还是会和他一样继续朝着那个目标前进,继续走,继续弹,一直到死,心中也是满怀希望的。

史铁生用一个朴素的故事和语言告诉我们一个普世的道理:人的一生需要给自己找一个目标和希望,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继续。

目标的意义在于目标本身,在于奔向目标的行途,在实现目标和梦想的过程中。在这期间你会发现为梦想和希望奋斗的人生充满激情,生命饱满有力。就像史铁生所说的,人的名字叫欲望,人生有限,欲望无边,这欲望不一定是发财,不一定是有权,也是生命之欲望,也是活着之欲望,也是梦想之欲望,只要有欲望,人的生命之火就会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