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的鲁迅,在回忆起自家后园“百草园”时,写道:“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站在成年人的角度,百草园满是野草一片荒芜。但同时,他又满怀深情地说:“(童年)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大树源自种子。历经世事沧桑的鲁迅,回望童年,依旧满心欢喜。
小时候,我们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总觉得没什么味道,因为自己童年也大抵差不多。
当年不解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成年后,我们成为社会人,再次重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内心一次次被温暖。
鲁迅
清澈的童心,难忘的美好
如今,百草园不仅是鲁迅的故园,更是众多读者心中的精神园地。
在这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堪;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年少的鲁迅在其中畅游。要翻开“断砖”才能找到蜈蚣;“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能让斑蝥喷出烟雾;听说何首乌根若像人形吃了便可成仙,他便时常去拔,以至于把泥墙都弄坏了;此外还因吃覆盆子挨了不少刺,倘若没有被刺过,怎知道摘覆盆子需要“不怕刺”的勇气,而没品尝过,又怎知道它的味道“又酸又甜”,色味比“桑椹要好得远”呢?
此外,还有冬天的雪地捕鸟,夏夜乘凉时深感恐惧的“美女蛇”的传说……
雪地捕鸟
这点点滴滴,充盈着童趣和欢乐。
记忆中的童年,总是无忧无虑。但事实上,世界一直都很复杂。
有人说,长大后再听《让我们荡起双桨》,竟感到了一种淡淡的哀伤。事实上,第一版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谱,本身就是根据成年人忆及童年时的那种淡淡忧伤而创作的。
令人感到忧伤的儿童歌曲还有《泥娃娃》《鲁冰花》《歌声与微笑》等等,甚至《小白船》原曲就是朝鲜的安魂曲。
此外,原版的《格林童话》和《鹅妈妈童谣》里,都充满了各种血腥和惊悚的故事。
……
童年的我们,眼睛清澈、心灵纯净,看到的都是纯真美好。只是成年后,大家被名利蒙蔽了双眼,熙熙攘攘皆为利来,最终身心俱惫,收获到失落和孤单。
重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犹如进入时光隧道,回忆童年,让心重新变得柔软、澄澈干净,感受到久违的简单与快乐。
愿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百草园
听,拔节成长的声音
三味书屋里,鲁迅在朗朗读书声中拔节成长。
他曾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上了“早”字。到过鲁迅故居的人会发现,从他家到三味书屋,仅只有50米的距离。那为何要刻“早”呢?
因为鲁迅在少年时就迎来了人生的磨难。
鲁迅13岁时,他祖父因科场案而坐牢,父亲也长期患病,耗光了家中的积蓄。鲁迅不得不常去当铺典当家里的东西,用来给父亲买药治病。有一次,为给父亲买药,鲁迅一大早就去了当铺和药店,回家后书屋里已经开始上课了。给老夫子看到,自然挨了一通严厉批评。
鲁迅也没辩解,而是默默回座位坐好。第二天一早,他就提前来到学校,并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
以后他每天天没亮就起床,把家里的事情忙完后,再赶到书屋上课。虽然早上很忙碌,但他再没有迟到过。
当然后来寿镜吾先生得知鲁迅父亲病情后,还曾去看望,并送去治病所需的陈米。
除了人格上的独立成熟,还有知识面的拓展。
在三味书屋,鲁迅读书,“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了。”他还求教寿镜吾先生,“怪哉”这种古书中记载的虫子是怎么回事。
此外,他还接触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事,理想。
孩子们大声读书时,寿镜吾先生也会大声吟诵: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这段话出自清朝刘瀚的《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诗中称赞唐末名将李克用的功绩。
出将入相,立德立言立功,是每个封建文人的追求。显然,老夫子没能实现这样的梦想,但他仍旧为这样的梦而陶醉。童年鲁迅也深受其影响。
童年时,曾有人问你,长大了以后要做什么?不知成年后的你,是否如愿?
那些五颜六色的梦想,或崇高远大,或荒诞可笑。而今回顾人生,不知实现了多少?
不妨如鲁迅那样重新梳理,重温拔节成长的声音,坚定继续前行的信心。
三味书屋
往日重现,治愈心灵
回忆是为了抚慰现实中所受的伤。
写《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原因,缘于鲁迅那段艰难的人生际遇。
1926年9月18日,鲁迅被迫离京南下厦门。在厦门,鲁迅受到当地势力的排挤,住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处在人生低潮的他,心中充满了孤寂和苦闷。
在这种心境下,他的那些有关童年生活的回忆,就犹如暴风雨中一个宁静的港湾,让他得以慰藉心灵,忘却苦恼,使心情重归宁静。
回忆和写作,让他找到了喧嚣尘世中的一处“桃花源”,从此得以放松心情,进行自我疗伤。
最近,《稻香》突然上了热搜。原因是当年周杰伦称,这首歌是写给汶川地震中的人们。
抚慰式的治愈,就是这首歌给人的感觉。
“小时候的梦我知道 不要哭让萤火虫带着你逃跑 乡间的歌谣永远的依靠 回家吧 回到最初的美好。”
回忆故乡和童年,总能减轻心理上的苦痛和压力,让人们充满信心地活下去。
在鲁迅的记忆中,故乡有如画的风景,令人心情舒畅;还有众多善良的人们,比如长妈妈、闰土父亲还有私塾里的寿镜吾先生,给了他无私的关怀和教导。这些都让鲁迅依旧保持着善良的本性,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即使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鲁迅兄弟几人不得不寄人篱下,由锦衣玉食的少爷沦为低声下气的乞食者;即使周围还不时有族人长辈投以冷落、蔑视的眼神。
可正是因为曾经拥有幸福的童年,鲁迅坚韧地走过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成为鲁迅一生用来慰藉心灵的良药。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成年后,重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仍总为鲁迅先生的真诚和童心而感动不已。
风啊,雨啊,一顶桥